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违纪学生“有病”,谁该“吃药”?
时间:2017-09-05 09:55:12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何勇 

    据9月3日《都市时报》报道,8月底,国内某知名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发布公告,对11名违纪研究生进行处分,最轻为警告,最重为开除学籍。这些学生的违纪行为包括:无故离校、婚外情、殴打恋爱对象、学术不端、偷窥异性如厕、殴打工作人员等。

  “一流大学怎能有这种学生?”在很多人看来,个别学生的“奇葩”违纪行为成了这所知名学府的耻辱。其实,对这些行为,不应过度解读,也不必大惊小怪,不论哪种违纪行为,都不是该高校的“专利”,不必把矛头指向高校。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的规模达到了3700万人,很多高校都存在学生违法犯罪、违背社会道德、违反校纪校规等情况。不能因为一些大学是名校,就认为其学生天然地不能违纪,一旦违纪就与其他高校学生违法违纪有区别,甚至夸大其严重性。

  “一样米养百样人”,有些大学固然是国内名校,但这不等于其培养的学生个个都是德才兼备。“人一上百,形形色色”,该高校在读的研究生有几千人甚至上万人,如此规模,出几个道德水准有问题的学生也很正常。而且,一个人的品德往往是从小到大持续养成的,不少在考进大学之前已经定型了,先前的家庭教育、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都没有把一个人的品德培养好,指望一所名校的研究院在短时间内让人脱胎换骨,现实吗?

  真正该反思的是,从家庭到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这诸多环节的教育是不是都太重视成绩的提升,而忽视了育人?有的人有这样那样的道德问题,却学习很好,甚至考上人人羡慕的名校,但这真能算教育的成功吗?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在日常教育中应该占据怎样的比重?学业和人品能不能够兼得?

  应该看到,上述知名大学自爆家丑,本身是一种坦诚和担当,一种自我鞭策和约束,也给反思品德教育提供了契机。研究生违纪,矛头不应指向终端的高校,而应目光前移,反思一下,该怎样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做好一个大写的“人”。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