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由张某领头成立的湖北某县级市青年创业商会刚走完一个年头,150余人走了近一半。张某总结,有时是“小城市的规则”逼人低头;有时是花团锦簇又冷嘲热讽的氛围让年轻人迷失;有时是“只锦上添花不雪中送炭的环境”催创业者放弃。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创客,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诗意的成长。当创客与县城,或者小地方结合后,迷失、迷惘下多成为创业者的迷局,除了失败还是失败。当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逃离,留下者心中依然有“他们在大城市都能成功,为什么在家乡不能成功呢”之问。
其间有项目的适配性、市场容量的大小、创业环境好坏等各种因素,不过从大城市归来的创业青年,遭遇创业的滑铁卢不足为奇。当初轰轰烈烈而热情高涨的创业者,大多都选择了失败后离去,这当然不仅是创业本身出了问题,环境因素才是最大的因素。
相比于北广上深等地,偏远小县城所缺乏的不仅是市场容量的大小,投资机会的多寡,更主要在于缺乏投资所需要的人才流、现金流、技术流和物质流,更缺乏对创新创业所具有的环境因素。世俗的力量、习惯的影响,让小城市和小地方有着根深蒂固的惰性,比如深受人情的困扰,还比如办事的拖拉,官本位思想的严重泛滥,都让创业者处于寸步难行的地步。办一个证要靠找关系,开拓市场要走后门,难以招揽优秀的人才,承诺的创业优惠政策也仅停留在口头上,纸上的“一路绿灯”变成了处处受限,庸散懒浮拖等顽疾,足以让任何一个热情满满的创客,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被煮死。
小城创客者是怎么失败的?不是被市场所抛弃,而是被逆环境所淘汰。他们无法适应小县城的环境,更找不到公平的机会,生存的困局比北广上更为艰难。虽然北广上等大城市因房价过高、物价高企而造成生活成本高昂,从而导致生存艰难,但还有公平的机会和优良的创业环境。小城市没有如此得天独厚的环境支撑,创业的梦想很难真正得到实现。大城市能够呼风唤雨的人,到了小地方可能无所适从。自然,大城市能够成功的项目, 到了小城市就会水土不合,最终难以避免落个失败的结局。
犹记得当初,因为大城市里逼仄的生存空间与窘迫的生活,让很多“漂一族”选择了回家创业。然而家乡发展空间太小,人情社会氛围太重、僵化的体制和机制,让他们几乎无所适从。缺乏创新和创业的环境,则会让创业者付出失败的代价。作为小县城或者小地方最大的短板,也是造成人才、资金、技术和项目无法生存的主要原因。与其说,创客者失败之后的逃离是无法适应,倒不如说是环境的恶劣逼得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大城市固然“居大不易”,然而有公平的机会和良好的环境,有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尊重和保护创业的环境。固然不是创业者的乐园,但至少也非栽跟斗之地。
落后地方相比于发达地方,最大的差距在于观念和意识。一项调查显示,投资软环境中,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不落实,服务不到位,缺乏公平竞争机制,“三乱”现象较为普遍。在百家企业问卷调查中,多数企业对“三乱”治理情况不够满意。调查结果显示,回答满意和比较满意的19% ,不够满意和不满意的81%。“投资不过山海关”成为一些地方的真实写照,“官本位”意识、“大政府、小市场”等落后体制,层层束缚着投资者的发展。在大城市如鱼得水者,回到了家乡却处处碰壁。
创业不仅是一种热情,更需要环境的保障和政策的呵护。县城“创客”遇冷,其实是环境趋恶的必然,也是对一个地方投资环境好坏最真实的映射。客观说,县城“创客”的遭遇,其实是“逃回北上广”命题的延续,亦是对“何以改善投资软环境”课题的反思。如何让那些离去的身影折返,如何真正成为创业者的孵化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