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学生“回炉”读职校值得点赞
时间:2017-07-24 09:17:17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郭立场 

    以往,职业教育是迫不得已才吃的“最后一碗饭”,普通高校比职业学校更受欢迎,大学生比技校生更受青睐。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到职校“回炉”现象逐年增多。据报道,在安徽、山东等省份,大学生“回炉”读职业学校已不是新鲜事。不少职业学院甚至专门开设“大学生班”。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多样化人才。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迫切需要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另一方面,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于市场化的就业环境,高校“同质化”严重,人才培养方式与实际需求脱节,大学生规模较大、结构复杂、供需失衡,“专业就业率低”“没有技术,好工作难找”“本身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等问题频现。

    就业市场上有这样一个段子:“本科生满街跑,技术工无处找”,技校生成为企业眼中的“香饽饽”。从就业的角度考虑,大学生不再端着“天之骄子”的架子,为选择最合适的就业道路,顺应市场需求继续接受职业教育,值得点赞。从长远发展来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回炉”职校,主动学习技术,获得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用技能为学历镀金,说明职业教育逐渐得到了社会认可,反映了注重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更强。

    大学生到职校“回炉”并非中国特色。在一些发达国家,不仅学士需要学习职业技能,甚至硕士、博士就业前都必须拿到符合相应岗位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

    大学生“回炉”职校,犹如一面镜子,提供了某种镜鉴。为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需要,不同类型大学在定位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层次性,研究型大学要注重科研创新,教学型大学要注重知识传授,高职高专教育应注重实践技能培训。需要指出的是,提升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营造尊重技工的良好氛围,培育尊崇“大国工匠”“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加快推进教育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有机衔接,为技能人才打通职业上升渠道和社会发展通道,使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成为紧俏人才,拥有更高的收入和更体面的生活,从而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成长为“大国工匠”。

    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关键在于人才。正所谓,中国需要“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实际上,大学作为一种通识教育,并非教育的终点。人一生中需要不断学习,大学生到职校“回炉”,看似没“面子”,却是满足发展需要的“里子”。实践证明,大学生“回炉”后,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更有创造力,也更容易取得成就。当然,“回炉”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不是学了门技术就一定能在行业中“拔尖”,关键还在于是否“人职匹配”。每个人都不尽相同,既不能盲目从众,更不能故步自封,而是应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理性选择,依靠自己的努力赢来属于自己的幸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