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今年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之下,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稳定态势。从同比指标来看,1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均比上月回落,回落幅度在0.8至5.5个百分点之间;而从环比指标来看,有9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或持平,6个城市出现了下降,但涨幅均在0 .5%以内(7月19日《北京商报》)。
一线城市和二线热点城市的房价出现稳定趋势,这应该是在预料之中的。从去年年底开始,这些城市普遍实行了以限购、限贷为主要内容的调控政策,虽然各个城市的版本不完全一样,但普遍比以往要严厉得多。在这样的政策高压之下,住房的购买力明显受到了抑制,房价自然也就不容易涨上去了。但即便如此,市场仍然存在一股巨大的投资投机力量,假如目前取消或者放松调控政策,压力一旦解除,房价很快会出现反弹。看来,目前实行的调控政策要做长远打算,短期内难以取消。
那么,这些被抑制的投资投机力量去了哪里?国家统计局逐月公布的房价统计,只包含国内70个大中城市,虽然有比较广的覆盖面,但如果仅仅以此来观察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仍然是很不全面的。一些大城市的周边地区,星罗棋布着很多中小城市,特别是一些县城,当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受到抑制的时候,这些城市的住房刚性需求正在向周边的小城市辐射出去,对小城市的房价产生搅动作用。其实,即使这部分刚需被纳入可购房的范围,也因为大城市的房价过高而无力出手,在这种情况下,周边城市正在成为他们的选择,高速公路、高铁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出现,使大城市一两百公里范围内的路途可以被忽略。
就这样,当一线大城市的房价受到抑制的时候,城市周边一些小城市的房价却正在快速上涨。以笔者居住的上海来说,房价的高涨已经让人麻木,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来自外地的所谓新上海人,即使在政策许可购房的范围之内,都已经丧失了在市内购房的勇气,开始把目光转到上海地域之外的邻近县城,如浙北的杭嘉湖地区和苏南的太湖沿岸地区。更加重要的是,原来游弋于大城市的投资投机力量在因限购而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也开始涌向大城市周边的小县城。这样一来,就在大城市的房价得到控制的时候,这些小城市的房价却开始了直线上升的“旅程”。
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对于房价快速上升出现的态度是值得玩味的。在去年底出现的限购高潮中,一些小城市也采取了相关措施,比如邻近上海的江苏太仓、昆山两个县级市都推出了限购政策,用以控制本地房价,但是,更多地方的地方政府却对此乐见其成。最近十多年来,大城市周边的县级市也出现了房地产热,但是由于发展过快,已经产生严重的商品房库存,因此这一波从大城市辐射出来的购房热,在地方政府看来可以帮助当地化解商品房库存。但问题在于,当这些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开始热闹起来的时候,率先启动的却是房价。今年以来的这半年里,已经有地方的房价上升了50%,而随着房价的快速上升,恐慌性抢购也开始在这些地区出现。
但是,小城市房价猛涨却对当地百姓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大城市周边的小城,虽然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像上海周边的好几个县级市都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但深入到这些县级市就可发现,城区周围的大多数农民家庭只是刚刚解决了温饱,距离富裕还有很大的距离。就住房来说,尽管住上了楼房,但无论是房屋结构还是设施都已老化,与目前的时尚潮流有很大的脱节。本来,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宅基地上翻造新房,但当地政府考虑到这些地区将来都会拆迁,因此为避免产生太高的拆迁费用,对农民的造房申请一律不批。当农民家庭子女长大需要婚房的时候,也只能买商品房,这使他们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当这些小城的房价快速上涨的时候,他们购买商品房的支出自然也大幅度增加,他们的住房困难因此更大了。
这种情况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居民,特别是城区周围的农民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必须看到的现实是,目前出现在一些小县城的的购房者,有不少是异地进入的,他们当中固然有一些是常年在当地做生意或者打工的外地人,在当地购房有合理性,但也有不少是冲着这些小城住房的升值空间前来投机炒作的。小县城比不得大城市,如果有太多的外地人进来购房甚至定居,有可能会改变这些小城市的人口生态,这都是当地政府需要认真考虑的。因此,大城市周边的这些小城市,面对大城市因限购等分流出来的购房资金的进入,需要优先考虑到本地居民的切身利益,不能听任投资投机力量进入以后炒高房价,对本地居民造成过大的购房压力。在必要的时候,这些小城市也应该推出限购措施,并且推出各种政策,鼓励本地居民购房,特别是要尽快推进城市周围的农民通过农村宅基地的置换解决住房问题,也为当地住房的库存开拓出一条可行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