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其中利润榜的前五名除了排在第一位的苹果公司,其余均为中国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7月21日人民网)
按理,中国企业能够占据世界500强榜单利润排行榜的前列,也应该是一件令人高兴和自豪的事。然而,此时此刻,却很难让人高兴得起来,更别说产生自豪感了。因为,获得荣耀的不是实体企业,甚至不是一般的垄断企业,而是金融企业,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利息仍然是银行主要收入来源、利润主要来自于息差的情况下,银行的利润水平越高,就意味着对其他企业产生的利益影响越大。
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主要依赖的还是间接融资,也就是常说的银行信贷服务。那么,银行获得的利润越高,企业的融资成本也越大,企业负担就越重。
众所周知,有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一方面,金融“脱实向虚”现象日益严重,宽松政策下释放的货币,大多流向了非实体经济领域,不仅造成实体经济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资金难题,而且资金的使用效率越来越低,资金体外循环的现象日益严重,金融秩序受到极大破坏;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既要面对融资难的矛盾,面临“等死”的困局,更要承受融资贵的压力,遭遇“找死”的风险。而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水平远超其他国家银行利润水平的情况来看,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实体企业,在融资问题上,环境是何等的恶劣。
这些年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基本丧失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基本消失了。更多情况下,都只看到自身利益、眼前利益,甚至是个人利益。去年下半年,在中央一再强调金融要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情况下,银行的新增贷款却大部分投向了个人房贷,也可以看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是没有的,是完全与中央的精神背道而驰的。
中国的金融企业,需要增强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也需要有较好的效益。前提是,要在为企业,特别是实体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要把自身利益与实体企业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只顾自身利益。透过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世界500强利润排行榜的位次,也进一步提醒我们,金融能否真正把服务实体经济这步棋走好,能否真正回归到为实体经济服务上来,可能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而改革,则是能否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位的关键。也只有加大金融改革力度,让民营银行尽快成为金融体系基本组成部分,使金融行业也能有序竞争,才能让国有商业银行真正认识到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服务的重要。同时,加快资本市场发展,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也能从另一个角度推动金融业的改革,倒逼金融企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