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法制办网站出台文件,要求自下月起,广州市出租车配置不少于1套录音设备和3路录像设备,并实时接入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监管平台。广州市交通委表示,以前对乘客投诉司机拒载、失物找回等事项,由于缺少直接证据而难以裁决。市交委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希望远程监控司机是否有拒载等违规行为。
硬件升级了,广州出租车的装备已经全国领先。升级设备,是为了给乘客投诉留“证据”,这的确体现了管理部门改善出租车服务质量的决心,不过还有些地方让人心里别扭。除了乘客隐私保护之外,需要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提升服务质量,真的只能靠摄像头来监督吗?
出租车拒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全国许多地方特别是中心城市,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天气恶劣或者上下班高峰时段,人们越需要出租车,出租车就越难坐上。究其原因,无非有这样几个:一是城市道路资源有限,出租车的发展受到制约,赶不上市场需求,于是出租车成了“卖方市场”;二是缺乏竞争;三是司机收入分配不算合理。诸多因素,造就了出租车司机可以“挑活”,脸难看车难上。而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乘客也只能忍气吞声。
其实,出租车司机与乘客,并不该是对立的状态。乘客依赖出租车的服务,同时又是出租车的衣食父母,大家在市场上应该是相扶相依、共同生存的关系。出现问题,而且长期得不到解决,主要还是关系没有理顺。大家心里都明白,加上了摄像头和录音,彼此心里都不舒服,实际上这也是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治标之法。 要从根本上改进城市出租车的服务态度,除了技术监督以外,还应该让出租车司机们从心里接受为乘客服务的意识,提供了好的服务,就能获得更高的收入,这应该是常识。做到这一点,需要制度改革。这种制度改革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了,一些城市也做出过有益的尝试,比如宁波就曾取消过“份子钱”。这种尝试效果如何?是不是可以拿来推广?至少可以扩大一些试点范围,从根本上提高出租车司机的劳动积极性。积极性高了,拒载之类的事情,就会少很多。
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租车的市场环境会出现很多变化。曾经的网上租车平台,一度就对市场形成过冲击。今后,这类冲击还会发生。比如现在许多公司都在大力研制无人驾驶汽车,虽然这类汽车还没有成熟,被纳入城市交通系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总有一天,会成为交通的主流,而它们肯定会对出租车市场造成更大的冲击。现在,管理部门就应该研究应对的策略,找出传统出租车的优势来,让出租车能够继续以好的服务来保持竞争力。这些靠摄像头和录音也不够,一句话,还是需要更深入的改革。
不过话说回来,在目前的情况下,加上摄像头和录音依旧是一个办法,只是在使用的时候最好多注重一些细节,比如是否开启,司机应该征询乘客的意见,如何保证隐私不外泄也应该有个详尽的章程。既然有新设备,规则就该更详尽些,让这些设备发挥最大的、良性的效用。之后,大家都可以注意观察,看看装了设备的出租车,服务质量是否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