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招生委员会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各县(市、区)及高中学校进行高考表彰奖励,不得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惩局长、校长、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所属高中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任何形式统计公布各县(市、区)及所属高中学校的升学人数、升学率,不得以高考成绩对各县(市、区)及高中学校进行排名排队。
这一连串以“不得以”开头的内容,语气坚定、不容商榷,而且是以“紧急通知”的形式下达,可见有关方面对待高考表彰等行为的严厉态度,也可见问题有多严重。高考凭借其重要性而发展出来的一整套官方与民间的评价体系,在制造“高考英雄”方面早已形成了大的气候,形成了自己的惯例。甚至,这种影响力早已渗透到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中考自不必说,小升初乃至幼升小的激烈竞争,无不受高考气候的冲击。所以,规模或大或小,但高考表彰已然成为一个常态性的现象。
甚至,因为某些中学在高考备战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模式”,从而引发了巨大的社会争议。据报道,2016年12月,有些中学就曾召开高考总结表彰大会,对高考成绩优秀的研课室、班主任、教师等进行表彰。该时间点进行表彰,与其说是表彰,不如说是誓师。这一充满争议的高考备战模式引发了其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公开质疑,亦可见即使在政府内部,对某些中学的做法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半个月之前,教育部办公厅曾发出《关于坚持正确导向规范高考成绩发布和相关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坚决刹住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等不良风气。从国家的角度来说,高考的功能在于设计一种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选拔人才。高考的功能设计是否符合预期,最终需要依靠社会和市场的反馈进行评判。而事实上,高考状元和名列前茅的尖子生,在进入社会之后未必就做出了更多的社会贡献。因此,他们踏足社会之后算不上耀眼的表现与高考之后获得的光芒四射的荣誉并不匹配。这就说明,面对高考所设计的官方与民间评价体系都必须做出调整。
然而,多年以来,针对高考做出的考试科目调整、考试试卷调整以及引入自主招生改革等,却并没有真正触及政府官员晋升标准与高考成绩关系的改革。据此,此次河北方面不仅仅禁止各地开表彰大会,同时也表态“不得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惩局长、校长、教师”,这一点既令人意外,也算得上是一种突破。
不过,改革执行举步维艰,禁止公布成绩,挡不住学校老师私下收集学生成绩;禁止公开表彰,个别学校仍会偷偷召开会议;禁止以高考成绩进行奖惩,若无其他代替标准,恐怕未必能落地。从各个学校到家长、学生,他们既利用了这一套评价机制,又深受其害。这种状态维持的时间已经很长,造成的影响便是,即使政府解除高考成绩与官员升迁之间的关联,学校和学生、家长也未必赞同。因为晋升标准的调整,可能会带来公共财政投入的重新划分,从而造成新的不满者。
所以,一纸紧急通知固然容易下发,但具体执行必须观照高考改革的大局。如果选拔人才的评价机制没有变,改革本身仍会存在巨大阻力。当然,反过来,禁止奖惩的规定也是一个切口,假如能够以此为契机率先打开高考改革的口子,那又何尝不是一个更让人欣慰的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