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反全球化思潮下,“一带一路”凸显中国智慧
时间:2017-02-03 11:39:37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余南平 

  去年英国公投脱欧,到欧洲部分国家民粹主义风潮渐起,这种反全球化运动和政治倾向,无疑对于当下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危险的,在西方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思想交锋之下,持续了多年的全球化正处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关乎全球社会未来的福祉。

  我们知道,在本轮全球化中,部分国家的技术进步导致了全球价值链再分工,少数技术性、资本型跨国公司得益,而多数社会普通蓝领利益受损。而当不公平、非包容式增长与表面繁荣达到极致时,反全球化的基因变异就会在某个特定的时点迸发,并形成国家间保护主义浪潮。因此,反全球化思潮的蔓延与去一体化的行为选择,仅是今天政治被动选择的表象,其核心是过去的全球化中缺失了公平与包容发展的嵌入和选择。

  中国自身的改革与开放,在拥抱全球化与跻身全球市场中,近三十年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成为全球化“红利”的获得者,依靠的是中国在全球化突出的禀赋优势与制度优势。然而中国并不是全球化的“搭便车”者。在几年以前,中国就注意到不公平、非包容式增长可能产生的恶果,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希望以一种新的增长理念与模式,将全球化增长的福祉能够惠及全球所有国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过去的几年间得到了世界上百个国家的响应,并得到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认同,许多发达国家的精英们也正在学习,并尝试从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与行动中获得对自身有利的机会选择。

  因此,今天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给全球带来的“中国方案”事实上是一种新的增长模式和理念,它突出了互利共赢、包容、公平与全球普惠。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到今天的稳步推进,我们可以看到,在机制上,中国发起的亚投行的设立,吸引了全球几十个国家参与,成为一个有标志性意义的多边国际组织,并为基础设施匮乏的大多数亚洲国家提供更有深度、更公平参与全球市场的机会;而在行动上,中国与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超过千亿级别美元的项目,表现了中国已经在从全球化中的资本吸收国,逐渐转变为资本与技术的输出国,并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包容式增长的机遇。另外,中国还通过积极的努力推动更公平的多边贸易框架,将“一带一路”的双边行动与全球化多边机制进行有机的良性结合。

  很显然,“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国方案”是一个务实的选择,是一种包容、公平、普惠增长理念的选择,同时它也是中国智慧给予世界的贡献与回报。我们可以相信,在全球化受挫,国际社会迷茫,各种保护主义思潮涌动的今天,“中国方案”更能够体现出它的睿智与务实。“中国方案”不仅可以成为世界的选择,同时它也会为世界发展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教授 上海市基地/工作室首席专家)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