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提前供暖,民众感受才是最高标准
时间:2016-11-01 08:30:26  来源:新京报  作者:于平 

  “看天供暖”仍未实至名归,如何让供暖速度紧贴民生的温度,这是对城市人性化管理的未竟之问。

  北京严冬提前降临,气温持续走低,是否“提前供暖”再次引起热议。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供热办表示,本周将召开第二次气象会商对7日前后出现的一股冷空气进行研判,而根据首轮供暖气象会商结果,今年冬天提前供暖可能性非常小。

  北京的今冬气温一再降至冰点以下,市民们穿着厚厚的外套也难以抵挡逼人的寒气,尤其在一些老人孩子的家里,更是受不了冻。在此情形之下,“提前供暖”早已是人们心中的必选项。

  然而,相关部门依然严守其标准,也即11月15日之前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5℃,才提前供暖。对于这一标准,如今有重新审视的必要。5天平均气温低于5℃需要提前供暖,那么连续两三天气温最低都在零下就不需要提前供暖吗?冬日供暖季里,室温未达到18℃被认定不达标,如今室温接近冰点难道反而是可承受的?提前供暖,依据的是一个机械的标准,还是应更灵活些?

  讨论这个问题,不妨回到政策的初衷,从2010年起北京开始形成气象会商机制,“看天供暖”。“看天供暖”的本意是为体恤民生之苦,避免市民挨寒受冻,体现城市管理的人性化。也就是说,“看天供暖”是否启动,民众的感受才是最高标准,如果明明这边民众已冻到瑟瑟发抖,那边还在固守一个书面标准,这样的标准可以考虑改改。

  所以,提前供暖未必只能设定“5天平均气温低于5℃”,单单这一个启动标准,这样的标准完全可以再灵活些,反应更快些。考虑到气象部门的预报常常有误差,不能做到精确预报。所以,提前供暖的启动标准不妨宁宽勿严,哪怕因为误判导致能源浪费也比让民众受冻要好。

  实际上,即便较为宽松的供暖启动标准导致能源浪费,这样的浪费也是可控的。例如气温波动,时低时高,供暖企业完全可以根据气温变化实时控制供暖量。在有的国家,实施的是365天全年供暖,这说明,依据现代科技手段,完全可以有效实现供暖的峰谷管理,最大程度实现节能目标,相信国内供暖企业同样能够做到。

  “提前供暖”总是让人感觉慢吞吞,决策过程漫长而谨慎,背后凸显出的是“谁来买单”难题。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前供暖”无需民众掏钱,而由政府财政买单。但“提前供暖”的花费不是小数目,总是让财政来填这个窟窿,并非长久之计,只有全面实现热计量供暖,才能彻底消除提前供暖的障碍,保障市民和供暖企业双方的权益。

  但令人遗憾的是,普及热计量供暖喊了很多年,至今动作缓慢,之前媒体调查发现,老旧小区居民不愿改动室内供暖管线、供暖企业积极性不高等,都造成了热计量“改造难”。“热计量改造”久拖不决,这不利于节能,也限制了供暖企业灵活供暖的积极性,是该拿出更有力的解决措施了。

  2009年,北京首次提前15天供暖,当时不仅获得一片赞扬之声,舆论也乐观地认为,从此将进入“看天供暖”的时代。但现在看来,如何让供暖速度紧贴民生的温度,这是城市人性化管理的新问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