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南市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质加速、城乡一体为目标,以提升城镇承载力为重点,统筹推进中心城、次中心城、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协调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96%。其中章丘市被列入国家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据了解,为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消除户籍二元体制,济南市出台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积极做好济莱协作区户籍管理同城化对接,稳步推进商河县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放开了县以下的户籍限制,中心城区实行了居住证制度,建立了以具有合法稳定住所和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的户籍一元化管理制度,逐步推进常住人口市民化。
同时,济南市还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依托全省互联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采集的社会化、源头化,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据统计,2015年济南市同比新增登记流动人口24.24万人,新增办理居住证11.1万个。
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济南市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规范居住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制定了专门的建设规划和工作方案,逐步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2015年解决大班额问题规划新建、改扩建的8所中小学校已全部竣工。
在医疗和社会保障建设方面,济南市强化农村新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构建以县级医院为枢纽、县乡联合、乡村一体、具有济南特色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截止2015年底,我市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6.91张。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积极推进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截止到2015年底,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2.25张。
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管理
为进一步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济南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并且启动了《济南城市中心、次中心与卫星城规划布局研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了《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先后实施了一大批以道路交通、四供两排、环卫设施、生态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基础设施和以体育、文化、医疗卫生、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结合正在实施的创建国家生态城市、水生态文明市、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六城联创工作和海绵城市试点,进一步增强了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 棚户区城中心有序改造
为推进就近城镇化,济南市不断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同时加大对旧住区、旧厂区、旧院区更新改造力度。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意见》,在妥善安置居民的同时,同步推进社会保障、经济体制和社区管理方式改革,努力实现城中村居民的完全市民化。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安置房用地由过去的划拨用地改为出让用地,安置房具有完全产权。同时,保障方式由过去的划拨保障用地改为人均30平方米保障用房,并且完全由政府出资建设。
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济南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开展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的要求,出台了包括财政投入、简政放权、税费支持、户籍管理、土地保障等在内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完成了示范镇总体规划修编,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示范镇建设和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落实了包括财政投入、简政放权、税费支持、户籍管理、土地保障等在内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努力实现小城镇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发展目标。初步测算,全市14个示范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2.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9.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6%,三项指标均高于省要求的增长水平。
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方面,济南市组织编制了镇村体系规划以及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建成了一批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公共服务便捷、管理高效的示范社区,引导周边农民及外来务工者进城镇进社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