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向总理学习,多一些临时调研
时间:2016-08-26 15:40:5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高永维 

    8月22日傍晚,在即将结束江西一天考察行程、返回瑞金驻地的途中,李克强总理突然要求在路边的一片稻田旁临时停车。他下车后沿着弯曲的乡间小路,迈过田间的沟沟坎坎,在一处田埂上蹲下身来,仔细察看水稻的长势,并随机向沿途多位农民了解今年稻谷收购价格和农民种粮收入状况。

    本不在行程安排之内,总理却突然下车视察,兴致勃勃地与村民拉家常,了解农民对相关政策的真实意见。总理这场“临时察看”,给领导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调研课。

    制定的政策符不符合实际,工作的举措是不是切实可行,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充分的调研。调研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然而,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每年调研的次数、行业和地方不少,了解和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却不多。究其原因,就是调研走了过场。

    调研看似风风火火,实则效果不佳,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心里根本没把调研当了解情况的途径,而只看作是一项工作任务。在一些领导干部眼里,决策权是与生俱来的,与群众需求、客观实际无关,既无需见微知著、通盘考虑,也无需听群众意见、与百姓商量。于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调研,根本不在乎结果如何。二是调研的方法不对。不少党员干部习惯于调研之前先打招呼,给下级单位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这种作风,大有空子可钻。有的基层单位变得很会“号脉”,针对这样的调研者,设计好路线、预备好台词,个别地区甚至连群众都是工作人员顶替。如此一来,调研者根本摸不着群众需求是什么。三是调研的水平不行。有些干部下基层,鞋子上沾了泥、身上也有了土,可一开口却满嘴官腔,十足“门外汉”,或是调研中只瞧门脸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群众感受到这种敷衍塞责的官架子,自然打不开话匣子,不会反映真实的情况。

    过去领导干部搞蹲点做调研,常常一蹲就是几个月。今天我们获取信息的效率提高了,但真正琢磨透一个问题的努力还不够,下深功夫、真功夫的还不多。总理不打招呼来个临时调研,到田间地头了解真实的民情和民意。这样的调研方法,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