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女教师患癌被开除事件”曝光后,8月20日,兰州交通大学派工作组到博文学院进行调查。8月22日,博文学院发出道歉信;8月23日,院长登门道歉,家属获得赔偿。然而近日,多名原博文学院教师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反映,他们与刘伶利一样,因为患病,有被学校开除的经历。谁会是下一个“刘伶利”,我们该怎么办?(8月25日《中国青年报》)
俗话说,拔出萝卜带出泥。刘伶利事件中,激愤的民意如一股掘进真相的倒逼之力,在司法判决力有不逮的地方、在肇事学院缄默不语的时候,通过起底博文学院“短板”的方式,伸张着民间逻辑中的正义。道歉了、补偿了,姿态有了、回应来了,虽然有些迟,终究聊以宽慰。不过,这显然还不够,舆论监督在拔萝卜的时候,往往会掘出一堆“泥”,让危机公关的洗白程序灰头土脸,借以“教训”当事人起初的傲慢与偏见。
比如网友起底了博文学院院长的学历:8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表示,该校从未录取兰州交大博文学院院长陈玲作为北师大博士研究生,也从未授予其北师大博士学位。而据博文学院官网 “学院概况”栏目下“学院领导”中陈玲的个人简历显示,1965年出生的她于2013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是北京大学研究员、访问学者。又比如博文学院“老板”所获得的各种殊荣:考究颁奖单位会发现,无论是“中国教育协会”、“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还是“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都是民政部公布的“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再比如,媒体挖出了命途多舛的“刘伶利们”的连续剧:据刘伶利的母亲刘淑琴向记者描述,当年的人事处处长当时告诉她,“不要给我哭,我见这样的事情挺多的,学校有规章制度,我也没有办法”。而今,多名原博文学院教师控诉“因病开除”,恐怕也是对应得上的因果关系。
事件发酵至此,兰州交大也好、当地教育厅也罢,恐怕就不好意思点到为止了。背后猫腻几何、运营套路多深,除了给“刘伶利们”一个交代,或许还得给成千上万的在校学子一个说法。道理很简单,遵循“不作不死”的逻辑,校方在刘伶利事件上的不作为与乱作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学院信用,在将来的就业市场与舆论空间,无辜学子将背负这种无形的“负能量”。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可问题是,今日只是侥幸,当初成竹在胸。
一所高校,法律不被信仰、规则难以得彰,真相的萝卜是以不靠谱的舆论力量深挖出来。如果刘伶利没死,如果媒体未曾关注,谁又会关心到院长的学历、高校的治理?但反过来问,这些带出来的“泥”,难道监管部门就该任性撒手、任其胡来吗?涉嫌虚假宣传、涉嫌用人违法、涉嫌学术不端……谁才是这些悬疑的“主判官”?
博文学院还有多少待洗的“泥”?这个问题,不能靠民智民力,更不能靠流言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