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黑名单”制也应保护隐私 避免滥用
时间:2016-08-19 16:50:0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赵贝佳 

  游客在航班上大打出手影响正常起飞、在旅游过程中一言不合就辱骂殴打导游……日前,为规范出行秩序,国家旅游局设立了游客不文明行为“黑名单”。此外,银行、法院等系统也有自己的黑名单,记录信用不佳的个人或企业。

  随着交通通信的日益发达,居民个体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在日趋丰富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多的“角色”,社会活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成为常态。个体的规则意识、诚信意识不仅事关自身利益,也关系他人和社会。是否有必要将“害群之马”列入“黑名单”?这么做对居民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实际执行中需要平衡哪些关系来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请看本报记者的调查。——编 者

  维系社会秩序的“502”胶水

  黑名单能“树规矩”,提高社会信任度

  最近,笔者的朋友小丽在朋友圈吐槽:本来带着好心情出国去玩,却遭遇了不愉快。先是因两名乘客互骂推搡,差点影响航班正常起飞。到了景区,又看到有人攀爬雕像。“作为同胞,觉得很丢脸。真应该有个黑名单,记录这些不文明行为。”

  2015年5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名单。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旅游局又公布了“最恶劣不文明游客黑名单”,上面共有19条记录、20个名字,包括干扰航空运输安全、攀爬损害景区景观等4类行为,并向公安、海关、金融等机构通报。

  “黑名单”并非新鲜事。此前,银行业、保险业、法院等都相继出台过黑名单。例如,征信逾期严重的借款人很难获得贷款,拒不执行生效判决的失信被执行人将不得摇号购车。

  不过,也有人质疑黑名单的作用——连现有的法律都管不住钻空子的人,一份无关痛痒的黑名单又能有什么用?

  “作为对现有法律法规的补充,黑名单不仅能堵窟窿,还能让钻空子的人吃苦头,以后不敢再钻。”北京大学宪法行政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锡锌表示,黑名单的背后是个人征信系统。信用是重要的社会资源,消耗信用使个体发展面临风险。因此,黑名单的作用是强化规则的权威性,增加个体行动成本,制裁失信行为。

  中国传媒大学公共管理系讲师郭海英认为,“法律管不了的,一份名单也管不住”这种观点,恰恰反映出黑名单制度的必要性。“当前社会整体诚信度不高,人们对法律、规则的遵守意识较淡,缺乏基本的敬畏感。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让违规者付出相应代价。个体间的信任构成了社会秩序,其外在表现是法律,但内在发挥作用要靠民众的认同与遵从。否则,法律虽在,秩序难存。黑名单正是在法律的基础上维护秩序。”

  家长来学校接孩子,本是其乐融融的场面,却因过马路闯红灯而黯淡不少。“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们也会觉得规矩不重要。”联想到身边的例子,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感叹道,“仅通过教育很难纠偏,得靠黑名单‘树规矩’。名单上的人都是自己先‘黑’然后遭人黑之,这不过分。”

  为啥规则这么重要?因为按规办事,社会能正常运转;破坏规则,可能害人害己。北京某银行职员吴女士深有感触,“我是那种自觉排队的人,看到插队的会生气,因为这对遵守规则的人不公平。明明排队了,却不如插队的买票快,长此以往,谁还守规矩?有一次在景区,我旁边的窗口几乎没人排队,都往前挤,甚至因为争抢位置互相打骂,结果却不如我这边乖乖排队的窗口买票快。到头来于人于己都没好处,这又何必呢!”

  有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更讲究人情,在“熟人社会”没必要设黑名单。对此,王锡锌表示,没有明文规定不意味着没有规则,人情也是规则的一种。“即便是熟人之间,欠债也得还钱呐。无论哪种社会,都需要合作。合作的基础是相互信任,而信任来源于‘我遵守规则,并且我知道你也会这么做’。黑名单就像主动维护社会秩序的‘502’胶水,时刻提醒公众,个人与社会是‘粘连’的。别人犯的错可能影响你,反之亦然,所以不能对失信行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对违规者进行有效制裁,才能起到惩戒作用

  很多国家都有黑名单,实际执行需要部门联动

  实际上,黑名单并非我国原创,在其他国家早有先例。

  于海回忆,他在加拿大的房东曾在开车时突然被警察拦下,核查身份和车牌,这些信息都在个人征信系统内。后来发现,房东并不在“交通违规者黑名单”上,是警察搞错了。虽是虚惊一场,但从侧面反映出加拿大对该系统的重视程度。“身处这样的社会,居民感到被信任,但又不会心存侥幸。”

  据郭海英介绍,各国的信用管理体系主要有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两种形式。美国采取的是以信用中介机构为核心的市场主导模式,欧洲部分国家如法国则由政府主导推动。此外,世界银行实行多年的供应商“取消资格”(Debarment Processes)制度,也类似于黑名单。

  王锡锌发现,美国很少有拒不执行判决的“老赖”,因为黑名单等制度将对失信者形成巨大压力。社会形象的崩溃会带来非常高的成本,影响其消费、就业甚至出行。“美国是高度身份化的社会,酒驾、吸毒、逃税等都会进入黑名单。一个遵守规则的社会对违规者的孤立,能产生比黑名单本身更厉害的效果。”

  在芬兰的经历令于海感到惊叹。一方面,老百姓上地铁、公交时只要买过票,两小时内换乘其他公共交通都不用再买票,由于黑名单的威慑力,很少有人逃票。另一方面,如果开车时聊天,司机会很快接到警察电话提醒。这是因为警察能根据车牌号,在个人信用系统内查到车主的手机号,并进行高效执法。

  相比之下,我国的黑名单制度尚未完善,公民信用等级和评价制度还在建立当中。吴女士就认为目前的黑名单“雷声大、雨点小”。“失信执行人不得摇号购车,这种惩罚力度不够大吧?本来车辆就不是必需品,而且很多人都有车了,不能摇号没啥影响。”

  而此前旅游黑名单的实施效果,也让人觉得有“隔靴搔痒”的意味。虽然公布了信息,但相关部门只能限制那些通过旅行社出游的旅客,对自由行旅客的限制需要更为复杂的部门联动,具体执行情况并不明朗。

  这令经常出国旅游的陈先生对黑名单制度持观望态度,认为它没亮出什么“尖牙利齿”,合法性和有效性都有待商榷。“设定再好也没用,关键看执行。如果某家银行黑名单上的人还能在另一家银行贷款,那就完全没意义了。同理,如果企业进黑名单只是‘出丑’,没有‘伤筋动骨’的实质性惩罚,那它照样能违规经营。”

  对违规者进行有效制裁才能直击痛点。王锡锌表示,黑名单本身并不等同于法律,想合法实施有威慑力的制裁,得靠多部门协同行动。例如,法院对“老赖”不许摇号的规定,就需要交通部门配合执行,因为法院本身无法限制市民购车。此外,行业间、地区间的信息覆盖和共享程度,与黑名单的有效性和威慑性呈正比例关系。不能让违规者在一个地方被“拉黑”了,换个地方又“洗白”了。

  警示工作要做在前面,设立判定标准,避免滥用

  严格黑名单设置流程,完善信用重建机制

  笔者发现,“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虽然公布了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的名单,但其身份证号的一部分却被星号代替。黑名单为什么犹抱琵琶半遮面?

  专家指出,这是在依法保障公民权利。“黑名单对个体而言是身份信用的负面评价,必须慎重使用。‘拉黑’也要适度,不能太‘任性’。”王锡锌说。

  首先,教育、警示工作一定要做在前面,让老百姓了解哪些行为违规,避免不知情的犯错。即便公开了黑名单,也应及时通知本人原委,并保障个人的抗辩权利。有些信息依法不宜公开,就要保护民众隐私,避免过分打击。

  其次,“遵守规则”是对规则制定方和遵守方共同的限制。黑名单应有严格的判定标准,相关部门要避免滥用职权。

  并非每一次闹事,旅客都是始作俑者,有时因为误会,他们也可能是受害者。王锡锌表示,作为社会规则一部分的黑名单,其本身的设立就得合法合规。“进不进名单,必须有公平公正的流程,例如核实和复审,不能说拉黑就拉黑。”

  近日,中国民航局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其中“违反规定使用手机最高可罚5万元”的条例引起网友热议。不少人表示,既然在飞机上玩手机要罚款,那么飞机晚点谁来补偿乘客呢?想让黑名单适度,就得划清界限。郭海英指出,不宜一味扩大规则的边界,例如将个人道德修养上的不足一概列入,而应该设立合法的判定标准。

  最后,黑名单应该有时效性和恢复机制,不能一黑到底。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保存期限为1年至5年,实行动态管理。“黑名单是手段,不是目的。它的存在是为了惩戒失信,如果未来个人通过行动重建信用,应该获得被移出黑名单、改过自新的机会。”王锡锌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