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张掖市高台县城镇化率50%以上
时间:2016-08-15 18:28:3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伏润之 

    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是城市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事关全局的战略举措,没有成熟的推进模式可以遵循。

    张掖市将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作为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从规划城镇化布局、土地集约高效化利用、绿色城镇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化及相关配套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提高城镇化率的可行措施,通过统筹推进、纵横联动、补齐短板等措施强力推进各项工作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高台县的新型城镇化特色鲜明,进展有序。

    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祁连山雪水孕育了高台悠久的历史文化,浇灌了高台广袤的沙漠绿洲,使高台展现出“沙漠绿洲,戈壁水乡”的神奇风姿。

    作为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高台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始终做到“蹄疾而步稳”,积极在理念上创新,在实践中探索,在发展中突破,将文旅联动、山水融合的大景区建设与城乡统筹、产城互动、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紧密结合,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绿色城镇化路子。

    赋予城市生态底色,实现城镇化绿色转型

    广袤的湿地是大自然赐予高台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支撑高台转型跨越发展的最大优势。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穿境而过,在县域内形成了2.95万公顷的湿地,占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71.57%。

    基于对生态重要性、脆弱性和独特性的认识,高台县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在事关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以节水增绿为重点,大规模、不间断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把黑河湿地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结合县情实际确定了“黑河水乡城市”的目标,把生态建设作为带动城市绿色转型的催化剂,强力推动以林业生态建设、水生态建设等为载体的绿色化进程。

    高台县把大湖湾生态新区建设作为绿色转型的“立足点”,启动由新城区、黑河湿地公园和大湖湾文化旅游风景区三部分组成的大湖湾生态新区建设,对县城黑河沿岸的3.05万亩湿地、水面、荒滩和盐碱地进行了疏浚、改造和修复;投资13.6亿元,完成了新城区公建项目、崇文楼、湖心岛木屋、高端休闲会所、烧烤营、房车营、观景平台、景观亮化等百余项重点项目;配套跟进道路、供暖、给排水等市政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及商贸、休闲、旅游等设施,形成了集行政办公、休闲居住、商贸物流、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样板区。先后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摄影基地”“中国电影家协会摄影基地”等荣誉称号。县城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湿地公园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为全国46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

    城镇化离不开产业支撑,推进城镇化绿色转型更需要实现产业的绿色发展。高台县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城镇化绿色转型的“支撑点”。目前,全县已形成蔬菜、制种、草畜、葡萄、番茄、棉花六大优势主导产业,先后被认定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县和全省蔬菜生产大县、全省养牛大县和全省现代畜牧业标准化养殖示范县。

    过去,工业是高台县经济发展的短板,如今却成为了高台绿色转型的优势,在发展生态经济的背景下,高台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把工业发展定位为生态工业,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资源的集约、循环、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新型能源为重点,发展以园区聚集为基本模式的新型工业、绿色工业,工业发展呈现出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良好局面。特别是新能源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成高崖子滩百万千瓦级光伏产业园,目前已进驻光伏企业7家,建成并网发电300兆瓦、正在建设60兆瓦,成为全市入驻项目最多、建设速度最快、并网规模最大的光伏产业园。高台工业园区被评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培育首位产业,聚焦“宜居宜游宜创业”

    高台县立足“一山一水一湿地”的资源禀赋,聚焦“宜居宜游宜创业”的战略基点,把培育壮大宜居宜游首位产业作为城镇化绿色转型的“着力点”,全力推进生态与城市、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上的“丝绸之路古镇、红色文化名城、生态宜居之都、休闲度假乐园”,特别是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营造了绿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景中的优美环境,成为发展宜居宜游首位产业的核心和重点。

    近年来,高台县先后建成了国家一级图书馆、国家二级文化馆、全省领先的县级博物馆、全省首个县级游泳馆和体育馆、科技馆、美术馆、中医馆、全民健身中心等10大公共场馆,逐步形成了湿地休闲、高原龙舟、塞外垂钓、沙漠越野等特色旅游品牌,旅游业呈现出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产城融合发展的聚合效应日益显现。

    在城镇化布局中,高台县树立了“全域规划”的理念,在全省率先启动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甘肃省城市规划设计院承担的“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工作,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打破行政界限和城乡分割,把全县9个镇、136个行政村、4425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全盘化布局、一体化发展。

    目前,高台县“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工作,已形成以“三区五线”为主要内容的全域空间管控架构体系。规划构建了“一城、多点、两轴、五区”的县域空间布局结构,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龙头、6个新型城镇为支点、18个新型农村社区为辐射的城乡新型等级结构。同时,继续完善其他领域规划编制,先后完成了全县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分区规划、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及骆驼驿风情小镇、金水湾、齐正嘉恒、陆都五福和园等128个重点片区、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初步建立了总规为统领,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为构架的城镇化规划体系,形成了“一心、一轴、四廊、四片区”的城市集中建设区空间结构,开启了“一河两岸”滨水生态园林城市发展新格局。

    深度重组要素资源,拓展新型城镇化内涵

    城乡发展一体化,本质上是要对城乡资源要素进行一体化规划、布局、使用,这既是一次城乡各种要素资源的深度重组过程,也是一次城乡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过程。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高台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即使该县的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全县仍将有7万多群众生活在农村,搞好新农村建设必将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

    对此,高台县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农村环境整洁为突破口,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导向,从全县农村历史人文、资源禀赋、村庄区域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实际出发,按照“生活社区化、生产专业化、农民知识化、环境田园化、管理民主化”的目标和“城郊村向县城集中、周边村向集镇集中、边远村向中心村集中”的原则,积极探索打破村社行政区域界线,整体布局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夯实农村基础设施。

    通过资源重组,将巷道镇及合黎镇部分整合到中心城区,先后在全县农村集镇和中心村规划布局了17个聚集人口在百户以上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了5个具有农村特色、田园风格的小康住宅示范点,形成了较强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有效加速了城乡无差别发展和农村群众的就地城镇化。目前,已在6个规模较大的新型农村社区中配套完善了服务、管理、福利三大类公共服务设施,农村社区居民基本实现了与城镇居民均等的公共服务。

    新型城镇化不是单纯的建设任务,为了彻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城乡差别,高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始终把改革作为破解城市发展各种困难问题的根本方法,立足县情实际,积极推进土地、投融资、行政审批及农村资产、耕地等体制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的支撑力、公共服务的供给力、公共管理的执行力和公共资产的运营力。

    为破解资金瓶颈,高台县建立融资平台,组建成立城投公司、农投公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及大湖湾旅游文化公司,设立县政府金融办,制定出台扶持金融发展的优惠政策,利用国债项目、亚行贷款、省级补助资金等为重点工程融资,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

    为激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积极性,盘活农村沉睡资产,高台县结合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了高台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立了《高台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地上附着物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等制度,认定登记家庭农场319家,土地规模达9万亩,并为经营主体颁布了《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和《农业设施产权证书》。同时,启动高台县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地上附着物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金融机构为农户发放土地经营权和产权抵押贷款1.037亿元,为推动土地经营流转及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高台县还着力开展了与户籍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综合配套制度改革,实现了居民养老城乡并轨管理,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济、社会互助等已实现城乡一体化。

    在推进独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高台县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放眼长远,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任务依然艰巨。下一步,高台县将紧紧抓住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机遇,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城镇发展质量,探索出一条适合西北内陆干旱区绿色城镇化的路子,努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支点城市。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