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世界上杰出的事、卓越的事,没有响应号召、贯彻落实的产物,一定是出于对这方水土的深爱所至。在确立合适的城市理想以后,城市的空间如何发育?是通过类似西医手术式的大拆大建还是如中医养生般循序渐进、标本兼治,这确实是对地方政府决心和胆识的一种考验。一般而言,全国各地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主要以兴建载体为主,全国的高新园、软件园、创意产业园多以新建楼宇为主,但无论是高新技术产业还是文化创意产业,其创业者在刚刚起步的时候又往往是很难承受高级写字楼的昂贵租金的。微软的比尔盖茨是从车库开始起家创业的;新加坡政府曾将大量低档写字楼收购并免费提供给创业者。北滘同样选择了这样一种“放水养鱼”的方式。
只要是英雄,自然所见略同。只要是热爱一方水土,深爱自己的家园,在营城理念上就一定会惺惺相惜。综合开发研究院追踪北滘的城市更新、城市建设理念,发现与许多国际上城市更新与营造中先进的理念不谋而和:
先“筑巢”还是先“引凤”?
北滘在设计城选址上并不像很多地方那样先规划建设再招商引资,而是“先引凤后筑巢”,凤来了,先用工业大道上的旧厂房。北滘没有在新城区建设创意大厦,没有新征建设用地规划工业设计园,而是在原有的工业大道上,选择一组闲置的厂房先启动。使得工业设计园成为原有建成区内整体更新的动力之源,带动原有的工业区、老城区从质量品位上升级,并和新城区形成呼应。这种投资少,效益高,速度快的手法,与国际上最先进的“精明增长”理念不谋而和。
与眼下各个地方希望通过大兴土木、“打造”新区新城,借以招商引资、筑巢引凤的城市发展思路有所不同,北滘在由“园”向“城”迈进的过程中正在摸索着一条逆向思维之路。传统新城打造模式有一个较大的弊端是:在还不清楚“凤”是什么样子,就先建好了“巢”,最后导致的结果往往是要不长久“空巢”,要不“削足适履”,“凤”和“巢”不能形成合适的匹配,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和财富。与之相比,北滘的推进策略是:没有先闭门造车“筑巢”,而是以工业设计为支点,通过产业吸引人才,然后根据工业设计及其从业人员的具体特定需求度身“造巢”。新加坡城市规划专家孟大强先生认为,这种通过工业设计带动城市更新的做法在世界范围看都是非常有特点的,国土资源部总规划师胡存智来到顺德,也是一眼就盯上了北滘的做法,认为这样的“三旧改造”方为正道。
那么,没有富丽堂皇的新园区,北滘这样的小地方能否吸引工业设计的人才呢?对此,北滘人认为事情都是辩证的,“不少世界500强企业的总部也是设在小城,比如,宝洁公司的总部辛辛那提,城市里只有单行车道。但那里却聚集了大批世界顶级营销人才。北滘吸引人才的方式是:通过工业设计铺设一条道路,将人才与市场之间的交易平台建设起来。过去企业聘请设计人才,收入不高,没有氛围,人才自然不来。现在有了市场,有了独立的工业设计公司群,有了可观的回报,有了群体集聚,人才自然四面来聚。”但北滘也非常清楚目前“半城市化”症结所在,“并不是把设计企业在这里集聚起来,便实现了工业设计对传统产业的拉动。因为创意产业是高端人才的集聚,这些人才对城市生活要求高,广东工业设计城周边是工厂区、农村居民区,并不符合设计师们的要求”。
除了根据设计师群体的特点和偏好完善相关服务配套设施外,北滘还通过各种创新的方式推动工业设计与北滘实现更为深入的对接。2010年底,镇委所有的党委委员一齐出马,陪同设计师们分别走访制造企业,与制造企业交朋友。最近又和华润万家签署协议,未来它将进驻广东工业设计城,开设一家全新模式的超市:第一,货架上的产品均为同类产品中最新上市的,这符合设计师标新立异的心理需求;第二,实行空间体验式购物,目前在全国的超市中都是罕有的,仅在深圳出现过,营造一个轻松的有人文色彩的购买空间;第三,一般的售货员都只管收钱发货,而这个商场的售货员将由设计院校的实习设计师来担任。他们看待商品的眼光非常挑剔和精明,由他们来做“导购”,将给消费者提供更加实用和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同时这对于未来的设计师而言也是一种“上岗”前必备的一项技能训练。目前,广东工业设计城已经跟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和国内多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些学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将可以利用假期到广东工业设计城实习,他们可以分批到这个超市进行“体验实习”。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郊区化发展使城市问题越发严重,而欧洲的“紧凑发展”模式则在实践中得到了更好的效果:紧凑而高密度的城市形态成为居住和工作的理想环境。美国人因此取法欧洲,提出了“精明增长”(smart growth)概念。2000年,美国规划协会联合60家公共团体组成了“美国精明增长联盟”(Smart Growth America),确定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
“精明增长”作为一种城市发展思潮和实践代表了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在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以后,对快速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反思。这种意识正成为这些国家目前和今后城市规划及城市更新的基本原则。人们发现经济社会的增长、道路交通的顺畅、居住环境的改善、幸福感的提升与城市无限度的扩张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更多的时候表现为负相关。城市归根到底是为人而设计,不是为车而规划。由此反观国内的加速城市化进程,似乎正在重蹈美国郊区化的不归路。城市越“跑”越远,道路越修越堵,私家车的数量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递增,各种城市问题接踵而至,不仅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不少中小城市也已经出现了停车位紧张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是否在加速城市化的问题上也要重走一回“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之路?
“大手笔”还是“小尺度”?
设计城的面积不大,不像有的城市那样,动辙拿出几十平方公里“打造”一座新城,而是在工业区与老城区内划出2.8平方公里,并且在这2.8平方公里内以三旧改造的政策放进丰富的多彩的功能。这种“低冲击开发”的方式对现状的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同时,在小尺度的空间才能做出最妙的文章。
摊开北滘地图,从北到南依次分布着三个重要的区域:北滘新城、老城、工业设计城。它们共同构成了“魅力小城”的形体骨架和丰富内容。每一个组团的规划面积都在3平方公里左右。如果全部建成的话,其面积大概相当于北滘面积(92平方公里)的1/10。新城区位于北滘北部,规划为民营企业的总部集聚区,目前除了美的颇具后现代风格的总部大楼已然屹立以外,其他几家本地企业的总部也在规划建设中。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新城区吸引力,北滘加快了总部经济发展配套的城市环境建设,自2003年起,先后建设了北滘医院、北滘公园、市民广场及主要道路等配套设施。同时引入体育训练基地(BOT项目)、五星级酒店、购物广场、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优质的项目落户。“水文化街”、“四季园”园林休闲食府等优质商贸项目和多个高档楼盘也在加紧推进中。
在北滘镇委镇政府的一盘棋中,新城、老城和工业设计城构成一个整体,共同成为“魅力小城”的城市区域。
位于北端的新城,其良好区位和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吸引大量资本和项目,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效益,新城在发展过程中不在急于“招商”,而要慎重“选资”,未来更多的是一个涵养发育、逐步成长的过程。
位于南端的工业设计城,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处于正在“爬坡”的状态,近期几个亮点性的项目启动建设,它的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将会进一步凸现。
处在中间的北滘老城区,是北滘城市空间上的核心和枢纽,老城区如何推陈出新、焕发新的活力将直接关系到三个板块之间的功能互补和有机融合,如果说新城区和广东工业设计城代表了魅力小城画卷上浓墨重彩的两笔的话,老城能否成为魅力小城的点睛之笔呢?为此,北滘镇政府专门聘请了新加坡规划大师、曾主持过深圳华侨城城市规划的孟大强先生作为北滘镇规划咨询顾问,为北滘城市空间布局把脉诊断。孟先生以他一贯的工作方式迈开双脚,走街串巷,开始对外围交通体系和内部的路网进行改造,对老城内原有居住生活环境的梳理整治将使其焕发新的活力,同时成为魅力小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城改造需要在一些节点上发力,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在孟先生看来,城市规划最基本的原则或者他评判一座城市的主要标准是安全和方便,他认为“魅力”的前提要包括这两点。他希望未来北滘旧城能实现低碳化交通出行方式。道路建设对人们居住环境的影响非常深远,道路的功能不仅是连接的作用,还有分割的作用,因此要格外慎重。孟大强用脚步量了一下,北滘老城从南到北1.5公里,4个公交站的距离,东西也是差不多的尺度,这样的空间适合做一个步行城市。“小尺度”而不是“大手笔”,北滘与孟大强达成了一致。
在小尺度的老城衬托下,新城之“新”就非常醒目了。招商地产副总经理胡建新,刚刚从印度捧回联合国人居奖,来到北滘新城区,四望平整的道路和清晰的地平线不由感叹:“顺德人果然如此可怕”。珠三角在房地产热潮中已经发烧、大片的土地被超大体积的大盘占据,留下的产业空间越来越逼仄之时,在北滘竟然可以看到如此有章法的空间布局和土地储备,后笑是何人已经不言自明。
规划建设新区是目前国内各地为助推经济发展、强化城市功能和品位的重要方式之一,具体表现为规划建设各类行政中心、商业中心、积极推动房地产市场开发、加快城乡统筹等等。在现行的财税体制和政府政绩考核要求下,政府往往通过启动房地产市场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和消化内部需求的重要手段,而且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和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必须从“经营”的角度去考虑和平衡各种投入。从某种程度上看,各地政府都或多或少地意识到,必须重视新区在功能上的复合性,希望它一劳永逸的解决老城区的种种问题。但在实际的规划落实中,住宅项目又往往被优先启动,这无论对于开发商、
政府、普通市民似乎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发达国家的某些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地方大多沦落为所谓的“卧城”和“睡城”,除了部分人群的住房条件有所改善外,并没有对原有的城镇面貌和社会结构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和提升。
在广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越发强大的辐射作用影响下,“华南板块”已经成为了几十万新广州人的家,大城市的郊区化趋势已经凸现。虽然北滘距离广州番禺仅一步之遥,碧桂园与祈福新邨也是遥相呼应,但北滘却没有完全被各式楼盘铺满覆盖,其新城区规划还是考虑到了未来北滘发展的主体性和全面性。行政文化、居住休闲、商业金融等服务功能还是被悉数考虑,这些都将成为北滘今后得以再次发力的基础和重要载体。从目前发展状况看,由于“广东工业设计城”的撬动,新城区的各项建设工程推动顺利。在项目引进上,北滘也是围绕着自己的城市定位和着眼于未来产业社会的发展趋势来谋划,不希望再搞过去功能单一的工业区、产业园。顺德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曾将若干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虽然有上级领导的大力推介,但北滘的干部还是集体决定,不宜引进某些项目。北滘镇长冼阳福认为,“从目前发展的现实看,当初的坚持是对的。”
“以车为本”还是“以人为本”
当孟大强走进北滘的时候,美国城市的土地中大约一半是属于机动车使用的面积,在洛杉矶,这个数字接近2/3。而在阿联酋的迪拜,车水马龙正涌过编号为“E11”高速公路,这条横穿城市中心的高速公路是形态争奇斗妍的宾馆和写字楼。在日益加快的时代节奏面前,这些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已经彻底被机动车绑架了。
但是,在此20年前,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开展了一项“街道瘦身计划”,得到了政府与民众的支持。之后美国科罗拉多州连续8年对于街道瘦身计划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每当街道宽度增大,交通事故就呈指数增加。此刻,在英国的约克、伯明翰和利物浦,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四面八方的人们将汽车停在城市的入口,走进城市享受步行的乐趣。
在国外长期参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工作经历让孟先生不仅具有超前的规划理念,而且也拥有一套严谨的工作方法。他说他不追求做规划项目的数量,只求质量,因此他主持参与的项目几乎全部获奖。但这就需要做更为细致、更为深入的规划前期调研,其实这本来就是做规划的应有步骤,但遗憾的是,在目前国内这一轮赶超式的城市建设运动中,“慢”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孟先生说,“在国外城市规划建设更多的是学界、知识分子、技术人员和普通市民的事情,而不是领导的事情。城市规划具有很强的法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而且法律对规划参与者如规划师具有很强的约束性,假如规划出现问题,涉及到当事人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因此,城市规划不是一件草率的事情,需要有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虽然孟先生的工作重心在老城,但他认为,老城步行系统的规划既要考虑三大板块(新城、老城、工业设计城)之间的连接关系,还要考虑老城未来独立的发展可能,未来的步行街与正在规划中的轨道交通应该如何更好的串联在一起。规划应该将现有的基础和未来的发展进行统筹考虑。
2010年6月22日,孟大强向北滘镇的领导汇报了他前期调查的结论。旧城目前首要的问题不是设计空间,而是解决安全问题。“横平竖直”的马路,“横冲直闯”的汽车都给人们的步行带来隐患。因此,改造的原则是旧城内的服务道路依然保留,但要向着步行优先的方向调整。本书的作者亲历了这次汇报会,会上那种穷根究底的质疑和胸有成竹的坚守,使整个会场充满了张力。
以后的实践证明了班子成员们的质疑与审慎不是没有道理。2011年初,当经过了“瘦身”的街道亮相之后,北滘镇的网上论坛立即出现了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一种说这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不可取;另一种说这助于行人的安全,提升了城市品位。不同的意见还在争论,只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向政府提出:我们门前的路何时改造呢?
安全、方便
在孟先生看来城市规划最基本的原则或者他评判一座城市的主要标准是安全和方便,与之相比,外表好看与否都是次要的。他对“魅力小城”的基本认识当然包括上述两点。他希望未来北滘旧城能实现低碳化交通出行方式。道路建设对人们居住环境的影响非常深远,道路的功能不仅是连接的作用,还有分割的作用,因此要格外慎重。孟先生认为,除了安全和方便外,作为一座魅力小城,还应该有文化、有历史、有趣味。北滘通过工业设计来提升产业和城市品位是非常有特点的,他觉得,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将会面临转型和提升的问题,但“世界工厂”的全面转变在短期看来不太现实,而局部的提升确是可能的,这使得北滘能够在全国这么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专业镇中脱颖而出。
祟尚人工,还是祟敬“天工”
从未来发展看,孟先生觉得北滘应该更加重视对水道的利用,更加注重环境建设,而这些都需要在现在规划时候就必须考虑清楚,否则很难恢复。他说他在深圳华侨城规划的时候做了两件有意义的事情:一是把原来的小山保留了下来;二是没有把路拉直。而北滘在过去三十年里,城市建设其实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与新基路交叉的一条小路原本是一条河涌,后来被填平变成了现在的小路,但其基本走向还是按照河涌的流向,这一段又恰好是河涌转弯的位置,这使得我们无论向前还是向后看,都只能看到两旁房屋的局部,无法一马平川地看到底。孟先生说,“这就是自然河流的魅力所在,不像笔直的道路,一眼看到头,没有任何的变化。”
虽然前后已经到过北滘好几次,但孟先生还是一再表示很多情况还不了解,对于目前他提出的初步设想,他觉得还需要更多的信息支持。他也并没有把自己的设想设定为标准答案,他更希望参与这项工作的本地政府部门和研究部门也能提出相应的方案,这样在讨论中进一步协商完善。他认为,对于这座城市他毕竟了解有限,未来长久居住于此的还是本地人,城市的未来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威尼斯水城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许正是威尼斯“共和国”一千多年的历史传统吧。
链接:波特兰市的“精明增长”实践
目前,美国三分之二的州选择了“精明增长”。而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是其中的典范。1997年,波特兰市发布《地区规划2004》(Region,2040),为波特兰市中心的紧凑发展和辐射性的交通网络建设作出了完整的规划,意在通过实践“精明增长”理念摆脱美国传统的城市和社区发展模式。波特兰政府的主要观点有二:第一,在新增用地压力之下,必须强化对城
市增长边界的控制;第二,加强公共交通的发展,在与小汽车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将轨道交通的站点作为城市发展的重心。
其具体策略包括:
——将城市用地需求集中在现有中心(商业中心和轨道交通中转集中处)和公交线路周围。三分之二的工作岗位和40%的居住人口被安排在各个中心和常规公交线路和轨道交通周围;
——增加现有中心的居住密度,减少每户住宅的占地面积;
——投入1.35亿美元用于保护137.6平方公里的绿化带;
——提高轨道交通系统和常规公交系统的服务能力。规划预测20年内机动车交通量可能增加50%,但是波特兰市政府希望其中21%由道路交通承担,其余出行需求由公共交通系统承担。
波特兰市不仅把公共交通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引导了城市的增长、促进了空气的清洁,也将此作为与大规模高速公路建设相抗衡的手段。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条件的改善,使得波特兰在城市开发中减少了土地消耗和机动车交通,同时也减少了空气污染。至今,波特兰市人口增长一半,土地面积仅增长2%,是美国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