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轮强降雨下城市严重内涝
时间:2016-06-16 11:55:59  来源:新华社  作者:余贤红 高皓亮 

  五六月以来,南方地区迎来数轮强降雨,导致南昌、武汉、赣州等多个中小城市出现严重内涝。记者深入一线采访发现,在数轮强降雨袭击下,城市内涝旧涝点未除,新涝点频现。基层干部和专家指出,频频刷屏的城市内涝,既有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也暴露出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应急等环节存在诸多短板。

  旧涝点未除,新涝点频现

  14日至16日,南方地区将出现今年入汛以来最大范围的暴雨。“汽车变‘潜艇’,马路成‘河道’”“滴滴打船,能来接下我吗”“只要心态好,哪里都是马尔代夫”……暴雨来袭,互联网上戏谑城市内涝的段子不断出现。

  记者梳理发现,在数轮强降雨袭击下,大中城市、新老城区内涝屡见不鲜。

  老城区逢雨必涝。6月1日下午至2日上午,南昌市区出现特大暴雨,城区严重内涝,多地不同程度受灾,地势低洼处变成一片汪洋,道路中断,大量群众受困。6月14日晚,赣州市宁都县2小时内降雨量达200毫米,县内多地被淹。当天晚上,记者在地处老县城的宁都县食品公司职工宿舍门口看到,受暴雨影响,街道大部分面积已被淹没,积水最深处超过60厘米。

  记者采访发现,每逢强降雨,内涝已不是老城区的“专利”。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丰和立交是出城主干道,这一位置已成为新区历年逢强降雨必涝点之一。6月初的一轮强降雨,导致这里积水最深达到1.5米,一辆小轿车被淹没顶,雨后积水下捞车牌也成为一大看点。14日以来的强降雨也导致江西赣州市赣县经济开发区出现一定程度的内涝。

  一些刚竣工或新建成的项目设施附近,也出现较严重积水。6月初的强降雨下,开通仅半年多的南昌地铁一号线滕王阁、丁公路两个站点被迫临时关闭。在广州,5月10日,一场降雨让3年前通车、以现代科技兴建的广州地铁6号线长湴站,出现积水漫过站口台阶向下倒灌的一幕。

  强降雨下,大城市“看海”,中小城市也难逃内涝。6月1日凌晨,武汉市遭遇今年最强暴雨,导致武汉城区数十处地段出现内涝,重要交通道路被阻造成拥堵。在遭受最大降雨的洪山区华中农业大学和光谷三环线附近,一片汪洋。6月15日,暴雨来袭,江西省九江市、宜春市遭遇暴雨袭击,城区部分道路积水严重,有的地方水没过车轮,交通严重受阻,居民出行困难。

  9公里排水管网排水要跑4小时

  每年雨季来临,从沿海到内陆,从北方到南方,多地中小城市饱受内涝之困、积水之患。梳理内涝成灾原因,可以发现其中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既有历史投入旧账,也有管护应急短板。

  不可否认,暴雨是城市内涝发生的最直接诱因。但是城市下水管道破损失效,城市建设重速度轻质量,以及城市应急管理临时抱佛脚、部门单打独斗应急等人为因素不容忽视。

  南昌市城市排水管理处副处长熊建国说,老城区主干下水管道大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不少管道已满使用年限,部分管道早已超期服役,且破损失效严重。同时,南昌老城区排水管道布局也不尽合理,城区离排水口最远地方的雨水要通过9公里左右的排水管网,4个小时才能排入赣江,大大降低了排水效率。

  江西省赣县城管局市政所长周平则认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过程中,城市“里子”的设计、管护,赶不上面上迅速拓宽的步子。有专家指出,当前国内城市公共设施的地上和地下投入比例通常在7:3到6:4之间,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中地上和地下的比重几乎达到1︰1。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崔胜辉指出,在城市开发的大趋势下,土地利用方式发生结构性改变,绿地、水体等天然排涝系统的减少,使城市缺少贮存多余雨水的地方。上世纪50年代,中部某省拥有百亩以上的湖泊1332个。近几十年来,由于围湖造田、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和水资源过度开发,百亩以上的湖泊已减少到700多个。

  应急处置不力也是导致内涝发生的重要原因。6月1日的强降雨中,武汉市启动了排渍抢险三级预案。在紧急调度会上,武汉市一领导直言,预案标准高,但应急反应慢,防汛排涝工作存在短板。

  “建设”与“管理”一个不能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从1978年到2014年,城镇常住人口由1.7亿人增加到7.5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3个。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以城市内涝为代表的种种“城市病”给粗放的城市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

  有业内人士表示,许多地方政府在城市发展上求快、求大,圈地盖房,陷入“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城市管网系统负担越来越重。有数据显示,全国有300多座城市的防洪标准不达标,其中70%以上城市排涝能力水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90%的老城区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下限。

  江西赣州市北部某县市政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14日的强降雨下,县城新建成不久的高速公路入口路段出现较大面积积水,主要是因为施工时排水管道留下大量建筑垃圾。市政公司作为养护单位,当时要求施工单位予以清除未果,此次强降雨来临,建筑垃圾堵塞排水管道,形成路面积水。

  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专家李建平等受访专家指出,城市防洪防涝应急处置过程中往往涉及市政、交通、城市管理等多个层面、多个部门,各部门应急职能和资源分散,一旦出现大暴雨部门协调难,信息很难共享,难以形成合力。

  李建平认为,城市防涝减灾是系统工程,仅靠一个或数个部门单打独斗无法完成,要集成多个部门力量,形成综合性系统方案,构建统一应急反应和指挥平台,实现治理与应对的综合有效性。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转变发展方式、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下雨不怕内涝,城市不再看“海”,要实现这一面貌,城市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