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过程如发生异常情况,家人不得与院方和医生发生任何不理智的行为。是技术原因由医院方处理。是就诊者本身原因由患者自身负责。医生可总结经验以利于今后的工作。——患者,2016.5.10,立字上海一医手术室。”近日,朋友圈开始热传一张字条。这是当了28年的医生李培明第一次收到的病人字条,一份满含医患间信任的字条。(5月20日《新闻晨报》)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看到这个温暖的“术前字条”不禁令人心生暖意。就在前不久,湖南医生王俊被患者家属突然一拳击倒在地,部分地方也发生了暴力伤医事件,虽然说公安机关将会对此依法严厉打击,坚决捍卫法律尊严。但从根本上讲,接连发生的杀医伤医事件提醒人们,法律只是解决医患关系的托底之策,绝非治疗“医疗暴力”之良药,而扭转患者认识,缓解医患关系,才是治本之策。
当前社会正处于急剧转型期,社会上的不良情绪不自觉地就会反应到医患关系上,尤其是面对难以治愈的疾病时,患者难免有焦虑的心态甚至生离死别之情,这些很容易都归责到医生身上。这时候,患者很焦躁、很无奈;医生很委屈、很迷茫。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这就需要医患之间充满信任。
为何要充满信任?笔者以为,作为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来说,除个别不良医生外,没有一个不想通过自已的医术来使患者“妙手回春”。然而说实话,医学作为一门不确定的科学,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医生的决策永远不可能完美无缺。然而患者对医生的最大误解,就是把医生当成神,认为进了医院治不好就是医生的事。事实上,一名医生,无论技术多么精湛,都不能保证自己永远处于最佳状态。如果不允许医生有失误,世界上恐怕就没有医生了。
这个时候就需要对患者对医生这个职业的高度理解与信任。而“术前字条”这位患者正是秉承了这种原则。“术前字条”字数虽少,却足以成为一个医患关系相互信任的样本。试想,如果每名患者都能有这种胸襟和气度,医患关系将迎来春天。与此同理,患者对医生的高度信任,也会带动医生的倾情付出,从而为患者赢得一线生机。而这种相互信任,正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可贵品质。
也许有人会拿当前医疗行业存在的弊病说事,进而怀疑整支医疗队伍,就像一个筐里有一个烂苹果就认为全筐苹果都是烂的一样。这种心态无疑是不客观的。在社会对待医疗行业整体焦灼的状态中,只看到医疗的背面,而不看到正面并不公正。事实上,大多数医护人员工作非常辛苦,为了救治病人,他们没有双休和节假日,夜以继日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时下,也总有媒体不时报道“最美医生”的行为,这些被网友热捧的“最美医生”们,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犹如一股暖流,温暖了人心,融化了医患关系坚冰。而此时,这位留“术前字条”的患者无疑也是融化医患关系坚冰的“最美患者”,值得全社会去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