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寄望“官邸制”遏制住房腐败不现实
时间:2016-05-18 15:35:44  来源:南方网  作者:何勇海 

    日前,由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行政改革蓝皮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No.5(2016)》发布会在京举行。蓝皮书指出,我国实行官邸制时机已成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已经明确提出要“探索实行官邸制”,说明这一制度已被纳入中央全面改革的重要计划。近几年,一些地方正在探索异地交流任职官员流转房制度,但就全国而言,这一制度还没被提上议事日程。(5月17日《北京晨报》)

  官邸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官员提供在任期内居住的住所,官员本人没有产权,任期内只有使用权,任期届满必须无条件退房,由下一任官员居住。官邸在我国虽尚未出生,在国外却常见,如美国几乎所有州都有专门官邸,供州长及其家庭使用。官员住房制度实行官邸制,便成了“铁打的住房流水的官”。很多人因此认为,官邸制有利于遏制官员“以权谋房”的住房腐败。

  官员的住房腐败,被称为“摆在大街上的腐败”,确实必须得到有效治理。不然,从“房叔”到“房婶”,从“房姐”到“房妹”,从“房孙”到“房爷”……“以权谋房”的“房氏家族”仍可能扩大,一次次刷新公众眼球。“房腐”高发,无疑都是权力在起着巨大作用,不仅让腐败屡反不止,还助推房价一路高涨。因此,以官邸制遏制住房腐败的呼声,在这几年时有所闻,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民间都有探讨。

  然而在我国现阶段,官邸制真能遏制住房腐败吗?上述蓝皮书的调查表明,受访者在认为“实行官邸制的时机已成熟”之时,还认为实行该制度的阻力仍然不小,38%的受访者认为“阻力主要来自既得利益集团”;36%的受访者认为“阻力主要来自各级领导层”;16%的受访者认为“阻力主要来自中央高官”。阻力如此重重,实行官邸制,不但可能遏制不了住房腐败,反让一些官员拥有又一个特权:拥有多处私邸,又能住进官邸。

  还必须认识到,实行官邸制,并不意味着官员不能再追求拥有私宅。按现在模式,很多官员在任期间的住房由当地政府提供,在不同地方、不同部门任职,就给他们创造了永久占有多地多套住房的机会。实行官邸制,则可在一定程度抑制国有资产流失。但要预防“以权谋房”的住房腐败,恐怕难以实现。官员不能通过异地调动多占福利住房,但仍可利用职权,一路调动,一路违规建房、低价套购或超标准侵占各类保障房。

  从国外经验看,能够享受官邸的官员,只能是少部分官员,如果数量太多,势必给政府财政造成难以承受的负担,又会成为特权的象征,不少地方也会将官邸制,当成再度大兴楼堂馆所的最好借口。实施官邸制,也必须先行清理掉官员的现有住房。但现在,官员住房腐败的形式既复杂又可能广泛,在官员财产申报普遍执行难的情况下,如何摸清多占住房的底数,分类解决官员的住房问题,肯定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由此观之,寄望官邸制遏制住房腐败不现实,有人甚至担心官邸异化为私宅。先建立健全了各级官员住房申报制度及住房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公开了不同级别官员的住房标准,建立健全了对住房腐败的问责制度,并大力处罚,规范权力运行,保障群众对干部住房的知情权,再考虑官邸制的可行性也不迟。前期打击住房腐败出了成果,制度建设也做到了位,官邸制才不至于变形走样。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