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现一个城市的精神底蕴,和谐宜居之都的建设更需要文化的滋养。
昨天,在2016年“展望‘十三五’发展谱新篇”系列形势政策第七场报告会上,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冬表示,“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指引,以“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为主线,以机制、资源、使用、经费“四统筹”为保障,在宏观政策、设施标准、服务规范和创建水平四方面实现突破,大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市民文化权益,实现首都文化民生,确保全体市民共享文化成果。
“十三五”时期,北京将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为核心,以基层为重点,切实打造老百姓能看得着、摸得到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首先,全力打造15分钟文化服务圈,保障市民基本文化需求。北京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主要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化、品牌化、数字化。以步行15分钟为服务半径,完善文化设施布局。依托社区(行政村)综合文化室,拓展便民文化服务、社区交流功能空间,尽最大努力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
其次,北京市切实推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满足公众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期待。踏实做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三馆免费开放工作,陆续推动全市体育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免费开放。大力推动公益演出下基层服务,实施“星火工程”、“周末大舞台”、“周末场演出计划”等重点公益演出项目,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惠及全市人民的公益惠民演出体系。
北京一系列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将为群众在自己身边就能触摸文化保驾护航,市民可以轻松地在生活中享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