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俊岭: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
城镇职能是城镇职责与能力的合称。有些书也称之为功能,是功效与能力的合称。具体来说,是指某种能力及其能实现的功效。比如,枪炮用于战争克敌制胜、灭蚊药剂杀灭害虫(当然质量须合格)……即言其功效。职能或功能,都有职责与能力双重含义。职责,又称职务,责任和义务,意指应当完成的任务,应当实现的效果。能力则指实际才干、能力、素养、品质。职责与能力,二者其实不是一回事。而是一表一里的辩证关系:职责为表,能力为里。职责能否兑现,取决于能力是否充足。而城镇职能又该如何界定?举芒福德观点为例,他认为城市的核心职责是“流传文化、教育人民”(见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第一卷city 条目)。这是城镇职责,更准确地说,是城镇的最高职责。职能、职务、职位,都指向责任与义务,属应然范畴,而非实然。要将这应然化为实然,取决于能力。城镇必有特定而具体的能力,才能胜其责任:流传文化,教育人民。
城镇功能,因城镇主体自身庞大复杂,功能实现周期浩瀚漫长,为理解清晰起见,其庞大复杂的功效机理宜解为三个层次来认识:浅层——基础功能,中层——本体功能以及深层——潜在功能。这三个层次及其所含要素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有机联系呢?
基础功能:承载、容纳、涵养(这是资源环境容量的极限概念,也是基础条件。);
本体功能:居住生活、工作就业、交通通讯、休闲娱乐(一般城市都具备,程度不同,这是著名的雅典宪章厘定的。)
潜在功能:储存文化、流传文化、创新文化、教育人民、提高人类素养,推动宇宙进化大潮继续向前。这无疑属于最高层次职能。但这种最高职能只能在前两种基础职能充分圆满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反之,假若一座城镇容量狭小,拥挤不堪,承载力饱和甚至下降,当然难以履行其居住交通就业娱乐四项本体职能。在前两大类尚且不能充分满足的情况下,要城镇履行其留传文化、教育人民的最高职能,岂非白日梦。但是,这最高职能却是文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核心增长极。即所谓“人类文明和文明人类的点滴进步,首先从内心开始。”史上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变化和进步,例如最著名的文艺复兴,都从城镇这个层次兆始。但是,人口素养,精神思想的提升与成熟,只是城镇的潜在职能。潜势不是现实,应然尚非实然。
留传文化,教育人民。教育最核心的成效和指征,就是人才。从实例看,据《中国市县大辞典》记载,江苏省的宜兴市不独生产紫砂壶,还有“教授之乡”的美名,那里人爱读书,文风久盛不衰,名人辈出:古代先后有周处、徐、卢象升、陈维崧等人,近现代有徐悲鸿、潘汉年、潘梓年、潘序伦、潘菽、蒋南翔、周培源、周建南、唐敖庆、史绍熙、朱启桢等人;江西省临川被称为“才子之乡”,历代王朝195次科举考试,中进士者726人。自宋至清,著书立说450余种,2000多卷,其中771种被列入《四库全书》存目。宋代著名学者、词人晏殊、晏几道父子,改革派政治家王安石、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清代大书画家李瑞清、现代物理学家饶毓泰、文史学家游国恩,都出自这里;湖北省蕲春市素被称之为“博士之乡”,一条街出了35名海外博士。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这都证明了城市蕴含创新的勃勃生机。
这么辉煌的成就,是从什么时候终止的 ?……这些辉煌业绩皆非偶然。其他条件不论,自由——思想信仰自由,是最核心的自由,是前提,是第一要义。
人的需求层次已在马斯洛金字塔模型中展示得很清楚,可概括为安全、繁衍、归属、尊严、自我实现五层次。上课时,学生更将其简化为三层:活命、立命、使命,分别对应人的基础素质(主要是体能)、主体素质(主要是知识和技能)以及导向素质(灵魂、信仰)。这几个层次的逐次上升都离不开自由这个人文元素。
可见,马斯洛也好,城镇结构三层次也好,个体素质三大要素也好,都清楚显现一个基本规律——从基础到顶层逐次制约:自然条件制约人工环境,人工环境制约社会本体。同样道理,所谓“首都职能”显然也离不开“非首都的”基础职能支撑。这个规律和常识,能违背吗?与亿万斯年自然过程相比,人工环境终难持久,除非充分理解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要求。
若把马斯洛金字塔模型与本题目相结合,可得出结论:人类的基础素质、主体素质和导向素质,连同各自需要,理应在城市环境中得到满足。这就要求城市提供养育、智育、体育、美育、德育的综合能力和效果。为此,城市以自身日常生态、社会、文化和市政设施的运行,包括学校、医院、托儿所、敬老院、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教堂、寺庙……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功能,保证人类逐步走向文明,远离浅薄、远离愚昧、远离野蛮、远离残暴。如果说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还是价值的规划,那么,城市运行的核心含义还在于确保城市能完成上述使命——留传文化,教育人民。
陈丹青新近著文称:“我国人文素质低下,是百年革命的深刻报应。”他的观察思考可以从无数相继死灭的古城镇、村镇中得到佐证和诠释。所以,无力文化自检不仅阻碍着改进城镇功能,而且成为整个民族文明优化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