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践行工匠精神 培育工业化的文化
时间:2016-05-04 10:19:18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采编:刘建飞 

9e7fc81cb6ec9a868349ef78cecd0b86.jpg

吴德绳: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顾问总工程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建筑产业现代化专委会专家顾问

【热点话题】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这一新词儿引发全社会广泛而持久的关注和热议。“工匠精神”的内涵中除了个体层面上对产品的精雕细琢和精益求精外,其背后是否有更深厚的文化与制度的内涵指向?《城市化》杂志特邀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顾问总工程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建筑产业现代化专委会专家顾问吴德绳发表评论。

  当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于我个人而言确实感到非常兴奋,在建筑业内这一提法同样引起了轰动,因为这是国家第一次将“工匠精神”提到了战略性的高度。

  在工匠精神问题上,我认为,中国并不缺少优秀的工匠和手艺人,我们真正缺乏的是孕育工匠精神的文化和对工匠“精益求精”精神的执着坚守。造成这些结果的根本原因源于我们国家在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中一直存在缺陷——缺失工业化的文化。文化关乎民族的灵魂、人民的幸福感和国家的重要战略,文化来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并且可以反过来引领工业化的发展,由此可见工业化文化的重要性。

  导致工业化文化缺失的原因主要在于,首先是“工业化”这一概念并不被我们所熟知,这从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够体现。我们国家在1979年11月印刷出版的《新华字典》中才开始出现“工业”这一词汇,以前几十年的增补修编中,都未引入。此时,“两弹一星”已经上天,军事工业已经使部队的武器装备力量大大提升,甚至毛主席在对“鞍钢宪法”的批示中也早已明确要大力发展工业,但我们却并未普及“工业”的含义,不宣传“工业化”的概念。而诸如“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这些集全国之力的做法,其实反映的是革命化并不是工业化精神。由于工业化支持的是市场经济,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工业化”是情有可原的。但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得到大发展,然而由于我们国家经历的工业化过程并不长,在短暂的时间范围内,仍未能积淀出较深层次的工业化文化,这种文化反作用于工业化实践的促进作用也就难以尽如人意。

  工业化的文化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它就是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就建筑业而言,由于建筑业的工业化过程很短,再加之某些官员在政绩观上存在文化方面的欠缺,从而造成在诸如城市建设、城市治理、法规制定、实施监管等问题上,多考虑规则“设不设”的问题,却没有仔细琢磨“好不好用”的问题,有些规则往往是“设了”还不如“不设”。例如在暖通空调领域中规定建筑必须设置节能自控设施,并且要节能技术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但最终起到的节能实际效果如何,却并没有再总结、检查。据调研,往往只过了半年时间,这些自控设施中的75%就都已作废,投入的资金也就打了水漂。这也可归入我们国家工业化的文化不足所造成的一个典型现象。从工匠精神出发,我们理应认真地执行设备的运行、调适、管理、检测、维护工作,从而使我们的设备有效使用,产生长期的节能实效。

  工业化基础的薄弱、工业化文化的不足,再加之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政绩观作祟,在诸多问题的叠加下,很多行业、很多工作都容易出现缺憾。因而,在培养工匠精神,践行、坚守工匠精神的问题上,我们确应重视、提倡对工业化文化的培育。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提倡工匠精神,实践这样一个接地气、具体务实的理念,必然会使这一理念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执行,否则我们的工业化发展会受到极大的损失。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