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套专治“中国式过马路”的神器——“十字路口智能管理(非机动车、行人)系统”在台州温岭人民路与体育场路十字路口亮相并投入使用。8组LED显示屏分别位于十字路口左右两侧以及地面,通过声和光无死角提示行人千万不要闯红灯。自从这套神器参与交通管理,斑马线前变得秩序井然,交警们大呼省心省力。(5月2日浙江新闻网)
百度一下,便会发现浙江省街头斑马线“神器”还真不少:2013年4月,杭州市交警部门推出摄像机加大屏幕的整治措施,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违法行为进行实时摄像,并上传现场大屏幕曝光;2014年10月,金华市首次启用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随时抓拍闯红灯者并当街播放;2014年11月,温州市区使用斑马线智能护栏。绿灯时,栏杆升上去,行人有序通过;红灯时,栏杆自动降下,拦住正准备横穿马路的行人等等,这些措施都对引导和规范行人文明通行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中国式过马路”一直是各地交通治理的顽疾,也使禁止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跨越隔离栏等交通法规制度成为一个摆设,十分尴尬。浙江省多地规范行人文明过马路的做法却给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法规制度固然重要,但落实法规制度的运行机制比法规制度本身更重要、更可靠。
所谓运行机制,就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能保证法规制度落实到实处的完备封闭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要环环相扣,相互制约;既有起点,又有终点;既有过程,又有结果,而不能出现断茬和脱节。不封闭的机制,就没有效力。
台州交警发明的“十字路口智能管理(非机动车、行人)系统”,使用一周就使斑马线前变得秩序井然,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抢走斑马线的现象减少了,机动车的通行也变得更加畅通。以往,一个上午就能“抓到”好几十个闯红灯的行人,使用斑马线“神器”之后,闯红灯的人减少到了五六个。显而易见,这个系统在普及交通安全的同时,也大大弥补了警力的不足,这就是机制的魅力。
从浙江规范行人过马路行为的实践看,十字路口智能管理(非机动车、行人)系统之“神”,就在于善用纠错机制,并对行人产生了更大的约束力。目前,各地在行人交通管理中,通常对实体性、程序性的法规制度强调得比较多,而对保障性机制考虑得比较少。应该说,各种“要求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怎么做”的法规制度已经不少了,但为什么“中国式过马路”总是解决不好?分析起来原因主要在于,缺少保障“禁止行人闯红灯”规定有效落实的纠错机制,即缺乏类似于斑马线前的“神器”这样的东西。
台州街路斑马线前大变样再一次证明,善用机制的管理,才是一种智慧高效的管理,它有利于管理工作预置,防患于未然,不仅管理效果好,而且具有管理简单、高效和人性化等明显优势,而借助于制度的管理通常都是事后的、被动的,不仅效果差,而且管理成本和失败成本都比较大。提高管理实效,应始于管理运行机制设计的精化与细化,而不是简单地死抠制度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