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节,赵碧珍觉得特别漫长,她患有心脏病,需要开胸更换心脏瓣膜,因为手术必用药鱼精蛋白缺货,她只能在病房里排队等药。她的病友们等不及,已陆续离开,她一直在等待,但不知何时能等来“救心”的药。(5月3日《华西都市报》)
一些廉价“救命药”,也是临床紧缺药,目前市场上是“一药难求”,许多患者等药救命。业内人士分析,这与药品价格低,企业利润薄、无生产积极性有关,甚至有医生猜测,此次可能是药品生产企业涨价的前兆。可见,廉价“救命药”,已经陷入了“逆淘汰”困局,不仅扰乱了药品市场秩序,而且损害了患者的基本利益。
不可否认,“鱼精蛋白”等普通药,市场上却“一药难求”,源于国产药品“廉价死”。一方面,“鱼精蛋白”属于“小众药品”,临床用量少,医院通常也不愿大量进货,以免用量太少造成过期失效。另一方面,“鱼精蛋白”价格低廉,生产成本高,销售量又受需求少的限制,药企没有利润,哪来的生产积极性?殊不知,物以稀为贵,一些无德商家看出了廉价“救命药”供不应求的窘境,便囤货居奇,高价倒卖廉价“救命药”,发不义之财。
然而,药品对于病人来说,是生命健康的保障,要想改变其紧缺的问题,首先政府应对症下药,给力药品生产企业,特别是,对于“鱼精蛋白”等低成本廉价药的生产,应给予政策上的保护及资金上的扶持。比如,政府可将“鱼精蛋白”等市场紧缺、生产利润不高的药品,列入国家基本药物保障体系,实行以政府补贴的方式来扶持制药企业定点生产,而一旦药企生产药品处在不盈利的状态,政府可以制定“保护价”,采取集体采购、补贴等方式给予扶持,以维护药品制造商的利益,调动制药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然而,有了政府的扶持还不够,还需要药企拥有“救死扶伤”的道德基因,不要一味地追求利益至上,应具有一颗公益之心,以无私的精神来用心制造廉价药,不论药价高低贵贱、无论赚多赚少,都要尽量满足市场需求,保证患者能够及时用药,解除病痛。特别是,有关部门应规范药品流通渠道,规范药品市场,严厉打击黑市药品交易行为,让患者用到更多的廉价药、放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