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2980到29800元,参加“2016杰出劳动者全国劳动英模五一座谈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领取奖牌、奖杯、勋章。4月3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被邀请至北京邮电宾馆交报名费,5月1日,被送往钓鱼台国宾馆参加开幕式和颁奖仪式。对此,承办方北京中视观察国际文化传媒中心秘书长坦言“我们肯定是盈利的”,参会者都是他们自行在网上找的。(5月2日 《新京报》)
五一劳动节,公然在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钓鱼台国宾馆兜售山寨的劳动奖,乍一看这个新闻,笔者的第一感觉就是山寨社团的胆子够大的,居然敢在国家取缔山寨社团、离岸社团的当口,主动在敏感地点向枪口上撞。山寨社团是在作死么?当然不是。事实上,若不是记者误打误撞,山寨劳模奖根本就不会穿帮。
在大多数公众的认知里,一般都认为“山寨劳模”也是受害者。只是在山寨协会的蒙蔽之下,才上当受骗。当然,不排除有这样的情况,但笔者认为,更多“山寨劳模”是主动受骗的。试想,并无突出事迹,被通知获劳动奖,“劳模”会不感到蹊跷么?而主办方北京中视观察国际文化传媒中心只是一家公司,并无颁发国家奖项的权限。只要稍一思考,就能摆脱骗局。由此可见,山寨劳模奖趋之若鹜,并不是缘于山寨协会身份唬人、演技逼真,而是“山寨劳模”主动被骗。试想,在主动入瓮的语境下,“山寨劳模”会告发山寨协会么?
为何有人主动上当受骗?一是爱慕虚荣,“发个奖杯安慰一下自己”。但更多的人是在沽名钓誉,给自己增色。劳模奖虽是山寨的,但背后却有官方机构的魅影。而且,现任中促会副理事长滕道阳,就因“人事关系”为活动站台。获奖者回到自己单位后,可通过与官员合影、山寨奖杯等,将“山寨劳模奖”漂白。也正因如此,新闻中某副乡长才带着村支书、村主任等9个人,组团来领奖。
前不久,山寨“罗斯柴尔德” 畅行清华的新闻,惊爆舆论场。其实,这并不是“山寨罗”在中国的首秀。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山寨罗”两年至少参加17次活动,早餐会更是叫价万元。而“山寨罗”如此嚣张,并不是他的简历做得多“完美”,演技有多逼真,而是大多数人借机搭车,不想捅破这层皇帝新装。这一幕与“山寨劳模奖”何其相像?所有这一切让人不禁要问,还有多少“山寨劳模”是在坐等被骗?
为整肃民间组织生态、打击诈骗,民政部分三批公布“世界”“中华”“中国”等头衔的“山寨社团”。而“山寨劳模”的畅销,更需我们反思,多少人在搭山寨奖项的车,进行包装,二次诈骗。也许,只有消灭这些山寨需求,民间组织的生产生态,才会真正月朗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