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多项数据回暖首季中国经济开局良好
时间:2016-04-16 23:15:27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鲁宁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鉴于多项经济运行评价指标出现几年来首次企稳和小幅回升,国家统计局认为,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兴动能加快积聚,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国民经济开局良好。(相关报道见11版)

  全球主要经济预测机构和主要投行,也在第一时间对中国首季经济表现作了多角度评价,其语气语调与国家统计局的判断基本一致,甚至比国家统计局还要更乐观一些。相对于官方留有余地的“开局良好”,也有不少舆论认为中国经济已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由于首季GDP6.7%增幅、投资10.7%的增幅均高于市场预期,消费9.7%的增幅也能勉强为市场所接受,故而迅速触发了舆论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议论。

  乐观人士认为,在并未“大水漫灌”的条件下,中国经济新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形成,新旧动力转换的效果更显清晰,从首季数据看,中国经济接下来有望形成一波阶段性V型或U型反弹。

  另一些出言谨慎的人士认为,部分经济指标虽有不同程度企稳回升,但考虑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阵痛至少要贯穿整个“十三五”,未来几年,乃至到“十四五”前期,中国经济都难以摆脱L型的运行轨迹。而且,在整个“十三五”期间,L型的运行轨迹中还可能在不同的时间段,呈现出难以提前预测的W型波动。

  笔者比较倾向于后一种看法。以发展阶段作为参照物,作更具纵深的透视性预测,中国经济已不具备大幅反弹的市场条件。换句话讲,只要提高投资规模和强度,就可强势拉动经济增长的,这样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已经成为历史。20年前,市场尚处于短缺阶段,每新增1元投资就可新增0.5元GDP。10年前,市场供需处于大体平衡阶段,每新增1元投资可新增0.3元GDP。到去年,每新增1元投资,新增的GDP已下滑至不足0.1元。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与经济发展阶段由低向高递进成反比,当下中国的大多数行业和领域,制造产能和服务产能均处于过度饱和状态,均已步入去产能、调结构的阶段性疼痛周期。这个时候,继续在中国经济体内注入大量投资,其疗效可想而知。这正是中央没有再像2009年那样采取“大水漫灌”式投资的原因所在。

  眼下,正是上市商业银行公布今年首季报的时节,如果说工商、农业、中国、建设四大银行经营上要较多配合宏观调控而缺乏对比性,那么,一些地方所有、经营自由度较大的省级上市银行,其贷款占比的持续下滑,则提供了另一种佐证。譬如,翻阅锦州银行、青岛银行、盛京银行、徽商银行、重庆商业银行等中型上市银行资产配置表,其商业信贷在总资产中的配置比例已全部下滑到半数以下。这足以说明,实体经济有效融资意愿非常低迷。

  国内商业银行不分上市与否,其主要利润仍来自于存贷利差。银行贷款放不出去,存款利息却要照付,客观上逼迫银行进一步“缩小”服务实体经济之主业,将本该用于实体经济的信贷资金转投至信托产品、保险产品、证券衍生品、资管产品、理财产品、债券产品等资本市场,作内循环式的短期套利,以至于金融杠杆越加越“高”、越加越“粗”,整个金融市场泡沫越吹越大。去杠杆已被纳入今年供给侧改革“三去”之主要“一去”,当人们看清了实体经济的真实状况,以及去产能势必进一步增加银行坏账所面临的掣肘与拖累,就足以想到,仅一个去杠杆之任务,实施起来将是多么艰难。

  无论从哪个角度掂量,仅凭短期经济指标有所改善,就得出“可以松口气”的判断,认为中国经济可以重回强劲增长通道,都有些不切实际。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的确有所改善,但仅与去年同期作个对比,总量、消费、投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等四项增速都呈继续小幅下滑态势。在6.5%至7%的区间内,中国经济的起起伏伏,可能将是整个“十三五”的常态。“起”了切忌盲目乐观,“伏”了亦不可一惊一乍,咬紧牙关调好结构,才能最终走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担忧。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