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9%,6年来首次跌破7%。经济学界在探究,中国经济持续下行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城市化委员会委员、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口增长率过快下滑,人口结构过快少子化、经济主力人口规模(22到44岁)萎缩和老年化,由此形成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中等收入陷阱不同的、特有的中等收入“人口坑”陷阱,并使中国经济产生排浪式下行波动。人口变化影响了劳动力供应、消费、投资等多方面,再加上人口迁移中的梗阻,共同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下行。周天勇在分析历年人口与经济数据后得出一个结论:20年前的人口增长与20年后的经济增长呈现高度相关。他由此预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下行压力。
记者:作为经济学者,您是如何发现,计划生育是中国经济下行的深层原因的?
周天勇:对于中国的经济下行,我感到奇怪的是,按照现代经济学描述的一般例行的经济周期,应该在3到5年之间;但是中国的经济下行,如果没有2008年底开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强刺激,到现在已长达近8年之久。这是比较反常的。对当前中国经济下行的原因,有两种主流观点:中国经济“中速增长常态论”和“高增长论”。前者以刘世锦先生为代表,后者以林毅夫教授为代表,但其论据深究起来,都难以成立。
事实上,当前中国经济下行的深层原因在于:中国实行长达35年之久的计划生育,造成人口增长率过快下滑及人口结构过快少子化和老年化;同时,相当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年老后没有办法留在城市,只能选择返乡,或者大量的80和90后,漂泊在城市中,由此造成了农村人口真正市民化的城市化水平很低。这些因素在影响当前经济下行的原因中占有很大比重。
记者:具体来说,人口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
周天勇:人口从三个方面影响经济增长。首先就是劳动力供应。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劳动力价格上升;这就直接影响出口。同时,老年人越多,整个国民经济中养老的成本就提高。不管养老支出是通过政府收税还是五险一金缴纳,都还是要进入产品成本中,就会丧失国际优势。
其次,从消费看,22到44岁的人口是经济主力人口,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减少的话直接影响消费。先是教育萎缩,然后是房子、车子的刚性需求掉头往下,然后导致水泥钢材煤炭冶金等全面过剩。
其三,从投资上看,如果产业需求不足,出口不足,消费不足,产品过剩了往哪里投?投资也在萎缩,这样,经济增长当然就下降。学界和政策界,更多地关注了少子化和老年化问题。但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2到44岁年龄人口,是劳动力供给、创业、创新、投资和消费的主力群体,这部分人口增长速度放慢,甚至负增长,规模萎缩,必然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
记者:当人为地管控打破人口生产的规律时,会怎样地传导到经济上呢?
周天勇: 人口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中国话称之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口在自主生育自然增长的条件下,也会受到社会和市场的自动调节。这种调节体现在三个方面,农村生活支出的货币化程度越高,生育率越低;妇女的受教育水平越高,生育率越低;子女生育和抚养的成本越大,生育率越低。另外,就是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城市化率越高生育率就越低。
也就是说,如果国家不控制人口的增长,生育率也是下降的曲线。我们分析了许多国家的人口增长曲线。工业化初期是人口高增长的阶段,中期的时候上述几种调节机制越来越强,生育率逐步下降,工业化后期的时候人口就趋于世代更替水平以下。
在世界范围内,像中国这样对生育权和迁移权同时进行国家较强和社会市场双重调节的较为少见。这种双重调节对经济增长的波动影响是巨大的。计划生育的一个硬伤是,它只能计划新增人口,不能计划存量人口,已经生出来并人口登记了的,就没有办法计划掉了。特别是它不能计划减少老年人口,最后导致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因为它消减的只是新生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