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高校限制参观客流并非不可以
时间:2016-04-13 09:52:38  来源:南方网  作者:史洪举 

    春季,各大高校又迎来游客参观高峰期,一些名校甚至变成旅游必去“景点”,不少学校为应对这一情况被迫采取“限客”措施。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随机向131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8.21%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高校鲜有游客进入,25.88%的受访者表示,所在高校常年都有大量游客进入。春季,随着大量的校外人员进入学校观光,学生生活学习也受到了一定影响。(4月12日中国新闻网)

  多年来,一些知名高校和或景色优美的高校逐渐成为人们旅游参观的钟情之地。如此以来,自然会占用高校的相应资源,并可能影响在校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会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安全。笔者认为,高等院校以合理方式,适当地限制参观游玩的游客流量,无可厚非,理所当然,其正确性甚至勿需用长篇大论的道理来支撑。

  公立高校由国家投资建设,其主要宗旨是教书育人,为社会输送优质的人力资源,偏离此项宗旨的业外活动如果过多过滥,都显得不务正业,正所谓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无论高校的图书馆再庞大、实验室再先进,体育设施再完备,公共草坪再怡人,其都应优先保障教师的教学科研,学生的学习实验,而非成为任何人任何时候想来就来的游乐场。在这一背景下,对参观客流进行限制,无非是确保校园的正常秩序及教学科研学习环境不受不合理干扰。

  当然,大学也是小社会,高校的社会职能、社会责任、公共属性也应兼顾,但这并非要求其完全对外开放的正当理由。如前所述,高校的主要宗旨是教书育人,而非成为以景色诱人的公园或景区,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方是其最大的社会责任。如果一个高校不是以培养了多少人才而扬名中外,而是以大楼之高、景色之美名满天下,恐怕才是真正的不幸。

  在场地有限、资源有限、管理能力有限的前提下,如果强制高校无条件地对外开放,极有可能导致其陷入公地悲剧,最终得不偿失。退一步而言,即便作为公园或景区,在出游高峰期,为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及游客的自身安全,也要做出限制客流的措施。如自2015年6月份,故宫开始实行日限流8万人次的举措,并要求游客凭身份证购票入内。

  开门办学,资源共享,服务社会是好事,但无条件,无限制地对外开放就是灾难。在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既不要闭门谢客,更不能无限开放,人性化地适当限制高校参观客流并非不可行,相反非常必要。譬如,对每日参观人次进行限制,要求游客凭身份证免费或购票进入。对于门票收入,既可作为学校收入的一部分,更可作为救助奖励贫困学生的专项资金。销售门票的高校,还可设置相应的优待政策,如免费接待在读生父母,中小学生及陪同的监护人,实现各方的互利共赢。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