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公积金“余额不足”当启动应急程序
时间:2016-04-06 11:39:48  来源:光明网  作者:邓海建 

    近日,随着南京、苏州、合肥、福州等地公布2015年公积金贷款情况,记者发现,多地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吃紧,公积金账户几乎出现“被贷空”的现象。分析认为,这与此前楼市回暖不无关系。当前多地公积金账户处于超负荷使用的状态,可能将影响购房者顺利贷出公积金。(4月5日《深圳商报》)

  住房公积金,当然是为存缴者提供购房便捷的,“谁缴谁受益、多缴多受益”当为规则底线。沉淀太多,使用效率就成问题;入不敷出,公平信用就值得质疑。

  在2015年“去库存”的主旋律下,各地公积金新政“因地制宜”基调明显。降首付、一人买房可用全家公积金……今年2月,《经济参考报》曾以“逾130城市出台楼市去库存新政 公积金成重要工具”为题,报道过公积金大尺度转身的种种现象。公积金杠杆的支点价值,也在实践中得以淋漓体现:比如四川省住建厅统计,2015年公积金贷款为四川全省全年商品房销售贡献了1/4份额,为化解库存贡献了1/3份额。

  不过,公积金不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各地存余基本是个定量。据南京住房公积金2015年年度报告,去年全年南京住房公积金个贷比已高达104.58%。同年,南昌住房公积金资金运用率达101%,同比增长28%,导致南昌不得不借助批量贴息贷款发放公积金。苏州的报告则显示,到去年底,苏州市公积金资金运用率达99.43%,市区则高达117.04%的历史高点。这些数字足以说明,不少城市的公积金使用情况确实已经超越了“警戒水平”。

  公积金“余额不足”,足以引起相关部门的警惕。一则,从公平性来说,如果“先来先得、后来不得”,公积金的存续性就令人生疑,或者说,这会打击存缴者的信心。二则,贷款资金不足尚且不是最底线的问题,更须警惕的,是这种现象会否危及公积金正常提取。保证公积金合理的存量规模,使之维持在“生命线”之上,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此外,公积金之本意,在于保障存缴者解决住房问题,换言之,是解决存缴者的“房恼”——至于“去库存”,应该是附带的“惠及效应”。事有轻重缓急,不能为了解决开发商的烦恼,盲目扩大公积金贷款规模,更不能因为公积金“余额不足”而戕害制度本身的旨归。

  眼下,各地公积金明显捉襟见肘,不管是否与楼市回暖有关系,都应该在触及警戒线的时候,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及时提高门槛、下调额度、上调贷款利率,将公平原则置于效率原则之前;另一方面,压缩地方性公积金新政的自由裁量权,及时采取各种措施,将公积金使用引导到“买房”的第一需求上来。再比如,利用贴息商业贷款等多种方式,在节流的基础上做好开源工作,确保公积金“不断贷”。

  公积金是互助互利的基金,意在便民利民。一旦“余额不足”,当迅疾启动应急程序,确保不穿底、不失信,确保屁股始终坐在存缴者利益这边。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