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近年来,在房企主动寻求转型、住宅去库存压力加大等行业背景之下,商业地产在城市地产发展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加大。2016年新形势之下,传统商业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新建商业如何适应新一轮的发展?商业地产整体又将呈现怎样的行业趋势?对此,城市化委员会商业不动产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永平表达了他自己的看法,他将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当前的趋势概括为“三分天下,三个转型”。
三分天下
所谓“三分天下”,一是分流,二是分层,三是分化。
“分流”就是消费者的购买力被分散到更多的渠道。2015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近30万亿,10.5%的增幅尽管是近十年来是最低,但跟全世界比,仍然最高的,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但很多实体店的经营者都感觉生意更加难做,私底下问十个商场,九个都在喊销售下降、利润下滑。总体市场在增长,为什么每一家都难过了呢?重要的一点是分流了。不是消费者出问题,而是我们的商户、我们的经营户、购物中心、百货公司、超市自己出了问题。整个行业出现了普遍的泡沫化,行业供应量过剩,蛋糕摊薄了。
另外大量的同质化使消费者厌倦,没有形成集中的偏好。再加上政策原因,国内的高端消费品价格偏高,品质又不能得到保证,所以消费力大量地流失到境外。
“分层”体现在80后、90后新兴人类和中产阶级的崛起,导致近年中国的消费者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与以往的大众消费不同,新兴人类更多关注便捷、经济,同时还要更有趣。这与传统的商业定位和商业模式不一样,所以我们要相应做很大的调整。
中产阶级的崛起则是更大的变化。按照马云的说法,中国有两亿左右中产人群,他们的消费理念是追求品质并务实。costco这样的店铺能够在国外大行其道,就是因为中产阶级的支撑。例如在美国的costco店里面,家庭主妇在买蔬菜时,可以买一幅毕加索幼时的铅笔画,24万人民币,菜篮子里一放就带回家了。也可以买完牛肉,再买一个价值270万人民币的4.2克拉钻石,就是这样的一种店铺:又便宜,但是又有最高的食品安全等级和最高的信用。所以我们的商场也要改变,要成为一个信用的场所,又要成为一个品质的场所。
从旅游市场上看,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的转变是中产阶级崛起的一个重要信号。以前观光游盛行,一家公司欧洲四国游的促销往往被另一家同价格的五国游抢走风头,而只有度假的人们强调品质,“一个国家就够了”,在乎目的地的酒店什么品质,什么品牌。消费结构的分层、阶层的分层,带来商业运营管理理念的变化。
“分化”则是好的商业项目将会更好,差的会更差,甚至被淘汰。前几年大量商业地产下滑,在招商难运营难的挑战中,专业化运营的重要性被大大提高,商业地产开始从重开发转向重运营,市场一定会两极分化。
三个转型
在经营、定位上,王永平认为会出现几个重大转型:复合型、体验型、社交型。
“复合型”是一种跨界创新,商场去购物中心化,办公楼去办公化,写字楼里边可以去看牙科,可以去生孩子,从“互联网+”到“商业+”,商业可以加很多新的业态。
“体验型”的转型,是由于实体体验跟互联网体验完全不同。“有人说餐饮是体验业态,电影院是体验业态,冰场是体验业态,是不是引进个冰场引进点餐饮就好?你餐饮20%比例很火,我引进40%就会比你好?同样是溜冰场,我的冰面大还是小,我的配套设施好还是坏?停车场是立体停车还是地面停车?”王永平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业态问题,把每个业态做好、做足是关键。”
“社交型”:互联网最厉害的是给人们省钱、省时间,但是省下来干什么,是在提高生活品质。面对面的现场社交是展示人们生活品质和感受生活美好的重要行为。商业设施天然具有社交这样一个属性,例如在一个体育馆里边打篮球的时候,可能就运动相关人员在看,但是到一个商场门口打篮球的时候,很多闲杂人等都在围观,这个场景的社交意义就不一样。因此商业地带已经处在一个“社交型”变革的前夕。
“创新突围,洞见未来”,这是今年3月份由商业地产联盟主办的2016中国商业地产年会的主题。为什么定这八个字?王秘书长说:“我们已经被困境包围了。雾霾包围着我们的生活,而且还包围着我们的行业,商业地产行业看不到未来的方向,那么要怎么突围?我觉得要用创新的手段,这个手段还要全方位,系统创新,光靠一点都不行。现在整个行业是处在这样一个三分天下、三个转型的需要突围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