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一词首次亮相政府工作报告,且8次被提及,日前引发了海量解读。而就民生角度看,其意义或许就在于,让经济变得更接地气,即使草根,也能够有丰富的“获得感”。
新经济首先是动能之新。老的经济体制、旧的经济模式之所以发展后劲不足,就是因其内在动力不足了。而通过去产能、去库存等的意图所指,就是培育新机制、新动能。
新经济还是业态之新。经济结构在分化调整中正发生深刻变化,支撑经济稳定增长的积极因素也在积累。眼下,我们也亟须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如果说这样的描述还有些“高大上”的话,那么看看“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全面开花,就能深深感受到新经济的蓬勃发展态势。
宏观上的新动能、新产业和新业态表现在国家经济层面也许是理论、政策和文件,但在民间经济中早已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了,如轰轰烈烈的全民双创、全民众筹、全民普惠金融等。某种程度上,新经济起到了混合动力、混合经济、双引擎和“两驾马车”的积极作用,让民众的获得感更生动也更实在。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其迅猛成长很好地支撑了就业这个新引擎,帮助生活服务业加快发展。而新经济时代,社会也迫切需要某些配套措施,不仅是机制上的,更是意识上的觉醒,是行动上的积极作为,也让民众对消费驱动型经济感觉更贴近,时时可感知,处处有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