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楼市去库存 谁能成为“接盘侠”?
时间:2016-03-04 19:05:33  来源:中新社 

  眼下,房地产去库存已经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其实,一线城市去库存压力并不大,甚至达到了需要“补库存”的程度,如北京、深圳。当前强调的库存压力主要集中在部分二线城市和大部分三四线城市。为此,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将房地产去库存列为2016年五大经济工作任务之一。

  为此,各地都在积极研究去库存的办法。日前,已经有不少省市出台了房地产市场去库存的指导意见或通知,其中不乏增加土地供应、鼓励农民工进城买房、降低购房首付等措施。在沈阳,政府则一度提出给予毕业未超过5年的高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零首付”购房政策鼓励。

  有各项利好政策的支持,给了购房者不少买房的动力。不过,在楼市去库存重任下,谁能成为“接盘侠”?是农民工,还是大学生,亦或是其他阶层的刚需人群?时值全国两会在京召开,来看看会上大咖们怎么看。

  李稻葵:不可为了短期去库存“饮鸩止渴”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特别反对仅仅为了短期去库存采取“饮鸩止渴”的办法,比如零首付、场外配资,这样会埋下房地产泡沫的种子。

  李稻葵认为,去库存的根本在三四线城市,应该加快城镇化,引导农村居民先租后买,不要一步到位。“暂时可以由政府的某个基金将房子买下来,租给农民住,使房子先用起来,不要空置。”

  蔡继明:不要指望农民工当“接盘侠”

  提到去库存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推进城镇化,让农民工市民化是一条路子。不过,千万不要指望他们成为房产市场的“接盘侠”。

  蔡继明分析称,应从制度改革入手,打破农民工进城门槛,让他们自由迁徙。同时改变房产市场游戏规则,对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降低房价,让农民工买得起城里的好房。

  贾康:去库存要区别对待 手段多样化

  在全国政协委员、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看来,楼市现在是冰火两重天,去库存要区别对待,不是每个城市都要采取千篇一律的办法,要根据城市特点设计具体方案,手段要多样化。

  贾康认为,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现状比较清晰,建议要掌握好合理政策组合,除了减税,还有信贷、优化配套产品供给形式,比如将公租房、二手房与去库存联动。

  张鸿铭:呼吁农民进城买房作用有限

  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专家委员会成员张鸿铭表示,呼吁农民进城买房,对于去库存有一定的正面效应,但总体作用有限。“我们通常讲到的城镇化,其背后必然是产业和就业的聚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将人口留在城市,去库存才会有实质性效果。”

  张鸿铭认为,现有去库存有两个难点。一是非住宅库存。这部分非住宅项目的土地性质难以转化,出现严重积压。二是三四线城市库存,这部分库存问题是简单的降价行为无法解决的。

  宗庆后:保障年轻人一个家庭一套经适房

  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建议,开发商要降低房价,设定合理利润空间,响应去库存政策号召。同时,银行要促使开发商回笼资金加快还贷,这样可以推动开发商将现有空置房降价销售,降低置业者的购房压力。保障年轻人一个家庭一套经济适用房,解决其基本需求问题,确保低收入群体也能住上房。

  梅兴保:产能不去 库存也去不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认为,今年我国在去产能、去库存等工作任务中,最难的是去产能,“过去的产能不去,库存也去不了”。

  梅兴保表示,房地产应该落实分类调控、分区域施策的方法。从整个经济面来说,房地产需要去库存,但对于北京、上海、深圳这类人口净流入以及经济活力强、种类资源富集的特大城市,应该严格控制实施调控措施,适度去杠杆。

  李晓林:去库存可考虑首付低于二成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认为,房地产去库存主要压力在三四线城市,一线城市房价暴涨一是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由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土地稀缺,地价贵。供给不足再加上建造成本、销售成本、财务成本等原因致房价上涨。北京每年有60万外来人口流入,住房是刚需。

  李晓林表示,大家都想买房,但是要有积蓄,政府和个人都急不得。他建议可考虑再降低首付款,比如降至一成。虽然这会对银行产生风险,但在去库存的压力下,仍可考虑首付低于二成。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