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能否把津贴直接拨给乡村教师
时间:2016-02-03 10:19:2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熊丙奇 

     近日,河北省泊头市一位王姓乡村教师对记者称,该市的乡村教师津贴已经被拖欠近13个月没有发放。泊头市教育局人事科宋姓科长表示,津贴已经到位,但由于信息管理系统的新旧更替,新系统还在完善之中,所以造成了拖延,目前尚不知信息系统何时可以弄好。宋科长同时表示,该笔乡村教师津贴应从2015年1月开始发放,但执行发放津贴的文件是在这一两个月下达的,因此,津贴并未拖欠13个月之久。(澎湃新闻2月2日)

    当地教育部门把理由推给文件刚下达和系统在更新,这完全是“找理由”,暴露出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要防止这种情况,除了加强舆论监督之外,更重要的是改革目前的经费拨付机制。应从层层拨付的方式,调整为由省级财政直接拨付到教师的账号。

    2013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下发《关于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在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该通知明确,给乡村教师的生活补助,以省级财政为主,中央财政奖补。各地要按时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直接发放到教师个人,并实行实名制管理,强化监督检查,防止虚报、冒领、套取补助资金的行为。在现实操作中,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奖补)和省级财政统筹的乡村教师津贴,主要采取的发放方式,是一级级下拨,这种层层拨付的方式,不但效率极低,而且,也制造多方面问题。

    一是地方(县乡)财政截留、挪用。国家审计署曾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审计,发现挪用、挤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问题在县市政府都一定程度存在,这就让中央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大打折扣。而且,还有一些地方政府虚报冒领——因为上级财政按上报情况拨款到地方财政而不是直接到教师账号,给虚报冒领提供了便利。

    二是把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作为地方政府对教师的“恩赐”,有的地方政府借拨款,干涉学校的办学和对教师的评价,而老师们要获得自己本来应该享有的待遇、福利,需要费尽周折。

    如果说,以前由于教师信息难以全面掌握,依靠县市地方财政把津贴发给教师,还有现实必要性,在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很发达的情况下,再采取层层拨付的方式就没有多大必要了。媒体报道提到的河北省泊头市,要根据下放津贴更新信息管理系统,这有必要让地方自己建一个系统吗?单独建一个管理系统,既费钱,同时也不利于各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依靠当前的技术,完全可以把所有乡村教师的信息整合起来,国家和一个省对乡村教师的扶持政策,可以通过这个管理信息平台一步到位,不再依靠那么多中间环节。

    层层拨付的思路,从本质上还是一级管一级的思路,也是把财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这不利于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的自主权。未来,还应该探索成立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和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由拨款委员会负责拨款预算,再监督政府部门落实拨款,如此,才能有效保障教育的投入、教师的待遇。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