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剩余库容有多少?”在2015固废战略论坛上,城市化委员会城乡市容与环卫专委会副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工刘晶昊提出了这一问题。
论坛上,刘晶昊分享的主题是“生活垃圾处理的百年基业”,他表示,百年基业要强调的是 “剩余填埋库容”,中国要将“剩余填埋库容”当稀缺资源进行管理。现场,他重点强调了剩余填埋库容问题。刘晶昊分析了三种情况下的剩余填埋库容的管理:第一种情况,减少、减少,直至消失;第二种情况,减少、减少、减少到一半新垃圾进来了,使用年限迅速加快减少;第三种情况,现在填埋场逐步减少,垃圾焚烧厂建好了,剩下的库容可以得到更长时间的使用。
通过对美国、日本垃圾填埋场的研究,结合我国垃圾处理现状,刘晶昊总结了几点观点和相关预测:第一、卫生填埋场是必不可少的;第二、要将“剩余填埋库容”作为稀缺资源加以管理;第三、尽可能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寿命;第四、各级政府应加强“剩余填埋库容管理”的意识;第五、不能够仅仅盯着我们产生了多少垃圾,我们有多少处理设施、有多少处理能力;第六、“十三五”期间,我国“剩余填埋库容”必将得到有效管理。
最后,刘晶昊表示,触发他对生活垃圾百年基业的思考,不仅在于美国、日本等上百年的垃圾填埋场库容年限,也有中国百年的历史带给他的触动。他表示,中国历史上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标准的只有两个半人:孔子、王阳明、曾国潘算半个。儒家认为,历史上达到圣人标准的只有四个人: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也有人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圣人,他们是孔子、王阳明。“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是王阳明的一句名言。他也曾讲到“是非之心,不虚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其实这种思想也可以用在垃圾处理领域,垃圾问题也可以借鉴知行合一的良知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