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任务已基本结束,完成了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的普查数据采集,建成国家级地理国情数据库,首次摸清了国家地理国情“家底”。目前普查已进入统计分析阶段,普查结果有望在今年向社会发布。
这是记者从11日召开的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这次普查一是查清了中国“山水林田湖”等地表自然资源要素基本情况,具体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湖泊、河流、水库(坑塘)、荒漠和裸露地表、冰川和常年积雪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信息;二是查清了与人类活动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人文地理要素基本情况,掌握其类别、位置、范围、长度、面积及空间分布情况。
全国地理国情普查2013年启动,5万余名普查人员参与,于2015年3月全面完成了普查数据采集工作;2015年7月完成了标准时点统一核准,数据现势性达到2015年6月30日时点要求;2015年11月,全国普查数据全部录入数据库。此次普查获得的数据总量达到770TB,相当于7亿册50万字的图书。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表示,此次普查坚持“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取得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管理、沿海滩涂变化、三峡地区地质环境变化、国家级新区建设变化等一批成果。
2016年,地理国情普查工作重心将转入统计分析和深化应用阶段,将开展国家级基本统计,编制完成普查公报、专报等;实现普查成果全面网络化共享;积极推进成果在国土空间布局、农业现代化建设、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保护、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等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