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6月开始,名为“养育未来”的项目在陕西的商洛市、榆林市展开,包括国家卫计委、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以及斯坦福大学等机构参与该项目,调查人员经过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儿童或因为隔代抚养,或因为家长知识匮乏,无法接受有质量的早期养育,受此影响,占样本一半左右的两三岁农村儿童,认知能力显著低于平均水平。
0岁到3岁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这个阶段如果养育质量不高,必然会影响孩子此后的学校教育。“养育未来”项目研究发现,儿童发展水平明显受到养育质量的影响,“农村孩子刚出生直到六个月是差不多的;然后到上小学前,这些孩子在认知发展上逐渐偏离平均水平;上小学后,老师花很多功夫教他们,他们也需要更多的努力,发展水平才能提升一些;到了初中很多孩子跟不上,近三分之一辍学,部分孩子上不了高中。”入学前的养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孩子的前程,很多农村孩子因早期养育质量不高而失去了受更多教育的机会。
为什么农村孩子的养育质量普遍较低?一般来说,养育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营养供应状况、家长文化水平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养育未来”项目人员的研究发现,营养的干预虽对减少婴幼儿营养不良有一定效果,但仍不能扭转贫困农村婴幼儿智力发育不断恶化的趋势,影响农村孩子养育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农村隔代抚养比例高,大多数隔代抚养的监护人采取传统方法养育宝宝,认为宝宝吃饱穿暖不生病就好,少数家长甚至还有错误的养育行为;其次是农村家长缺乏可靠途径学习育儿知识,贫困农村缺乏有利于儿童早期发展的环境和相关服务。根据2012年项目团队对五省100个村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9%的村有幼儿园,这些村没有一个有适合0岁-3岁儿童发展需要的儿童早期发展活动中心,98%的家庭没有给宝宝提供安全、卫生且有利于宝宝成长和发展的独立活动空间。
表面上看,幼儿的养育只是家庭问题,但如果将问题放大就可发现,公共资源供应的多寡,儿童养育的环境和相关服务是否到位,对于孩子的成长同样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后者所产生的影响更为关键。同样一个孩子,同样的监护人,在农村和在城市必然会有不同的养育效果。养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城乡儿童养育质量差异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考虑到养育阶段对儿童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这种不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在儿童此后的发展中慢慢放大,“寒门难出贵子”,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不断降低,过去舆论在分析这些现象时普遍聚焦农村教育问题,它们是否也与农村儿童得不到高质量的养育有关?在研究者发出“农村孩子变‘笨’”担忧的今天,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农村孩子养育质量不高会对个人命运产生深远影响,如今中国逐渐走出了过去的廉价劳动力发展模式,今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意味着那些儿时养育质量不高、受教育有限的农村子弟将遭遇更大的生存压力,为了满足个人发展权利,农村儿童养育问题迫切需要引起重视。
如何提高农村儿童的养育质量?目前各大机构探索出的成型模式包括入户指导、建立养育中心、成立家长互助组等,这些模式特点有所不同,从操作层面看,实践证明,公益机构在儿童养育中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农村儿童养育质量要改善,更多时候只能依靠政府的力量。事实上,和义务教育一样,围绕儿童养育所提供的社会资源本来就有公共产品的属性,要改善农村儿童的养育质量,首先必须明确政府在这项工作中承担何种责任。只有政府兜底并提供稳定的预算,提高农村儿童养育质量,和城市一样促进农村地区婴幼儿早期发展,才有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