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家乡,走进城市,是多少农民工向往的生活。然而,四川省统计局近日对成都、绵阳等9个城市进城务工人员调查显示,53.8%的受访者不愿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12月27日《人民日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民工为了更好的生活来到城市。可是,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乡村依然是最终的归宿,城市只不过是他们暂时落脚的地方;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工的经济诉求,却难以满足他们的养老、医疗、社交、子女受教育等方面的利益诉求,“落叶归根”成为农民工一种艰辛而无奈的理性选择。
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低端位置,难以承受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啥都靠钱买”的城市固然对农民工有吸引力,却让他们不堪重负。更为关键的是,高企的房价让许多农民工望而却步,农民工即使省吃俭用,也难以在城市里购买商品房。
城乡二元体制的鸿沟,让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道路变得步履维艰。不论是社保、医保,还是子女受教育问题,抑或缺乏身份认同,农民工成为游走在城市和农村夹缝地带的边缘人。与此同时,城乡差距的缩小,农民土地收益的提升也让许多农民工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权。
农民工从“乡下人”变为“市民”,不是标签的简单置换,而是一个艰难的阶层跨越和社会流动。在城市融入的过程中,农民工会面临着身份困境、住房困境、社会保障困境、发展困境等一系列难题;对于绝大多数农民工来说,“城市梦”依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天花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研显示,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主要集中在提高工资水平、改善社会保险、提供保障性住房、改善医疗条件、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强权益保障、改善子女教育条件、提高职业技能等8个方面。加快农民工城市融入,必须完善相关制度设计,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和市场监管,让农民工“生活上多一些保障,心灵上多一些温暖”。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所言,加快农民工城市融入要“循序渐进”,要允许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保障水平上与市民存在“差异”,然后逐步提高,最终实现完全市民化的目标。一方面,要提升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机会和待遇,让他们的“钱袋子”鼓起来;另一方面,要消除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壁垒和人为藩篱,让他们“安家落户”少一些障碍。
在许多农民工还不具备落户城市的条件下,农民工市民化要多一些循序渐进的“过程意识”。为农民工特别是年轻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将改善农民工生存生态和降低城市融入成本有机结合起来,农民工市民化才会逐渐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