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动批”,人们最容易想到的,便是最新、最IN的爆款服饰,以及每天南来北往川流不息的人群,但是,这一切即将成为历史。据悉,今年年底,“动批”11271个摊位将减少60%以上,腾退市场面积20万平方米;明年年底完成疏解,将彻底疏解全部30万平方米市场,预计疏解从业人员3万人。
“动批”是典型的区域性批发市场,专业市场聚集多,整体市场面积大,一度被称为亚洲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有着三十多年发展历史的“动批”,也曾创造了大量经济效益,提供了数万个劳动岗位。但是,随着城市发展,动批与首都功能的不协调性也日渐显现,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混乱等问题日益凸出。而且,近年来,“动批”的年经济效益仅为6000万元左右,而政府支付的管理、治理费用却超过了1亿元;显然,这种产业模式所带来的区域产值和贡献,与其消耗的社会资源是不成正比的。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这种批发零售市场的业态也越发不适应北京的产业发展,而作为首都核心功能区的西城更是如此。“疏解”之荦荦大端,便是腾退低端产业,发展“高精尖”,解决“城市病”。因此,疏解腾退这类产业,是促进区域发展、产业自身实现转型升级以及提升城市管理和品质的根本思路。
实际上,“动批”去年便已启动疏解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如“动批”周边的安全形势、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明显好转了,人流量从之前的日均6-7万也降到了现在的1万左右,等等。当然,“动批”疏解不会止步,并还将继续加大疏解力度。西城区现已明确了动批市场“下半程”的疏解时间表、路线图,凝心聚力,将这场“疏解仗”打完、打好。
首先,“腾笼”之后,严把产业准入关,引入高端业态。如“动批”首个完成整体疏解的天皓成服装批发市场,将策马挺进科技金融领域,变身金融创新中心。从业人员大幅减少,产值将大幅上升。这也是整个“动批”升级改造打响的“头一炮”。而且,腾退的区域还将用于一些绿地、公共服务场所和便民设施的设定打造,将疏解的实惠更好地带给市民。
其次,寻好“下家”,确保外迁市场快速“安家”。西城区正与天津、河北有关部门协作,为“动批”等批发市场寻找更多“下家”,共同搭台创造机会,为“动批”疏解商户提供更多服务和商机。这可谓“政策出力,多头受益”,既能让疏解商户更好地找准自身定位,在更广阔的地界实现发展升级,也给迁入地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更缓解了北京的资源、环境等压力。实际上,动批外迁的商户大都知道要进行疏解,搬迁意向也比较强烈。商户的主动支持,无疑为疏解步伐的加快,增添了很大动力。
腾退倒计时已经开始,有着三十年积淀而成的动批市场明年将告别北京,随之而来的,将会是一个以高端业态为主色调的崭新面貌。“动批”作为北京不适宜发展的低端产业的代表,其搬迁和转型无疑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也将带动更多的“低端市场”快速加入疏解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