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发展方式无“误”,空气才能去“霾”
时间:2015-12-01 13:52:02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刘白 

    以前人们说,英国人总爱谈论天气,因为这个社交话题无关痛痒。现在,中国全民都在谈论天气,恰恰因为天气话题有了千钧之重。

  最近两天,华北地区雾霾再度来袭,21个城市被雾霾笼罩。由于大气扩散条件不利,到12月2日之前,雾霾将继续加重。与之相应,“PM2.5爆表”再次成为微博热门话题,灰色基调的城市写真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步行的人感慨“如临仙境”、开车的人调侃“像开飞机”,更有人用“舌尖体”赋诗:“相比起冀霾的激烈、沪霾的湿热、粤霾的阴冷,我更喜欢京霾的醇厚”。每一次雾霾来袭必然带来海量段子,虽是吐槽,却带着忧心和苍凉。

  毋庸讳言,作为后发国家,中国虽然在防霾治霾方面下功夫不少,但并未有效规避“经济越发展、环境越污染”的增长病,这在一定程度上冲抵着“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历程”的成就感。高能耗、低产出的生产方式、以污染换GDP的发展惯性、重经济福利轻环保权利的理念,数弊合一,已让经济增长逼近环境容许的底线。无论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超标用煤、秸秆焚烧还是汽车尾气,它都是原有经济发展方式及其结果的直观体现。

  为此,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的理念,十三五规划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正在引领中国深刻变革。需要注意的是,在与污染压力短兵相接的情况下,今天经济的转型升级时间更为紧迫,腾挪空间更为紧窄。从国内来看,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让一些地方的决策方式和受益格局固化,扭转这一切,同样是一场深水改革,需要革新地方发展的评价系统、重新界定各部门在决策中的权重、打破“GDP出官”的规律、反拨“绿色官员升迁难”的传统,由拳拳到肉的改革,转变已趋于理所当然的经济增长观、社会发展观以及个人幸福观。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们遇到的虽然是发达国家都遇到的问题,但今天的生态治理格局已经大不相同。美国意识到必须治理随经济增长而来的污染是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环保法律基本完备;日本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严重的产业公害、化学烟雾现象频繁发生,随后20年间实现了系统化的环保立法和强势的环保执法。但这些成就背后的另一面是,上世纪的后40年里,日本对外转移了60%以上的高污染产业,美国转移出去的高污染产业占40%左右。无论是从现实角度还是从道义角度,这都不是中国能利用的“经验”。中国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就如同中国在今天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一样,必须在解决好自己问题的同时担负起世界性责任,这更增加了以转型促环保的难度,也更激励着转型的决心。

  数千公里之外,习近平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阐述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看法和主张。可以看到,在肩负起国内国际双重责任的情况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变成了一场不得不打赢的战斗,而生态红线,必须成为悬在每个部门、每个施政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