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新贡献
时间:2015-12-01 13:51:21  来源:光明网  作者:李伟 

    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并未因发生在巴黎的恐怖爆炸案而转移人们的视线,相反,此次气候大会从未像现在这样引起了世人的强烈关注。因为,人们已经从切身的经历中感受到了气候确确实实在变暖,变暖的气候已经确确实实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人们从各种媒介中不断地看到那些令人震撼的如飓风、洪涝、海啸等灾难画面,也逐渐认识到,频繁发生的极端恶劣的天气终将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和粮食已经开始敲响了危机的警钟,世界没有可以置身事外的国家,人类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面对危机只能选择勇敢面对,积极采取断然措施,正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值得注意的是,有近140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受邀出席巴黎气候大会,这自然是增加了会议的分量,也显示出世界上多数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增加了解决气候变化进程的政治动力。虽然与会各方的立场有别,主张有异,要达成一个体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基本原则,为各个缔约方接受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还要经过艰难的谈判,但与会各方有望在全球碳减排方面达成某种共识,毕竟这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艰辛努力进程中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它将决定到2025年以致更长远的未来,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和水平。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今天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我们有理由相信,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将会引起强烈关注。这是因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奋力前行,面临着解决仍然存在的7000多万贫困人口的巨大压力,面临着每年要解决几乎以千万计的就业需求,面临着人民对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强烈期待,但是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正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应担负的责任,一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那样,中国要“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新的贡献”。

  ——2014年11月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北京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宣布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到20%左右;

  ——2015年6月,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明确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路径;

  ——2015年9月中美两国元首发表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进一步明确并提高了气候减排的目标;

  ——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拿出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这将对发展中国家减排、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持;

  ——2008年以来,中国的森林蓄积量增加了21亿多立方米,大幅超出原先向世界宣布的13亿立方米的承诺;

  ……

  可以说,仍然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始终秉持着积极的负责任的态度和立场,始终积极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担当、真作为,为推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也受到了世界的广泛赞誉和充分肯定,这不仅显示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更显示出中国政府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所高扬的科学理念。

  早在2003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就提出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指出:我们要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理念深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2015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再次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以上可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有决心并正在实践,要走出一条不同于发达国家以往曾经走过的路,要在国家还没有富裕起来的同时,既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不断满足人们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同时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以应对气候变化来倒逼改革,找到突破口,走出一条双赢的发展新路。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