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23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强调扶贫攻坚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发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
千秋功业,关键在人。能否打赢一场攻坚战,关键在于作战的将率士兵。脱贫攻坚的“作战示意图”已经绘就,坚决打赢的“号角”已经吹响,每一场的局部战争如何去打,更多的是需要研究“排兵布阵”,用好局部人才,打好人才的协同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打赢攻坚战,首先要找准弱项,打其要害。不难看出,“贫根”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缺乏生产条件,有的是缺乏技术门道,有的是愚昧致贫,有的是因病致贫,还有的是惰性使然,等等。
找到了“贫根”,才好靶向治疗,对阵出兵。显然,依靠个体摆脱贫困,一方面力量上太微薄,另一方面时间上等不及。打赢攻坚战,就是针对不同的贫困泥潭,选派人才之兵,外面用力拉,里面用力蹬,里应外合,把贫困者从泥潭里拔出来。
比如,让一个乡镇或一个村的贫困人口如期脱贫,首先需要这样一批党政人才,他们有感情、讲责任、懂谋略,善于站在全局角度,谋划指挥局部脱贫攻坚战。再比如,贫困农户守着自己的土地,却生产不出好的收成,这就需要农技人才进行指导,包括种什么,怎么种,销哪里等。
当然,打一场脱贫攻坚战,不只是一两个人或是一二类人发挥作用,除了党政人才,农技人才以外,还需要更多的产业人才、医疗人才、教育人才、网络服务人才等参与到精准扶贫中来,切实解决好因业致贫、因病致贫、因愚致贫、因懒致贫等问题。
而且,打一场人才的协同战,人才因脱贫攻坚而来,但不仅仅因脱攻坚而休。既要让人才在攻坚战中“点对点”地“啃下硬骨头”,又要形成人才常态帮扶的长效机制,更要让人才服务基层成为基层综合发展的恒久动力。避免“人才协同战”成为“头痛医头”而引起反弹,也避免扶贫攻坚与其他发展形成“两张皮”。
人才协同战,还需要解决好人才来路的问题。不同的地方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用什么样的方式派出去,必须形成“一盘棋”。需要什么样人才的问题易于解决,关键如何组织选派相关人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帮助工作、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展能人回归、组织农技人才到田间地头、开展支医支教活动等,让优秀人才向贫困地区、向基层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