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11月14日,北京市语言学会2015年学术前沿论坛在京召开。与会学者以“语言研究与国家战略”为主题,就语言保护、语言发展、语言能力、语言与国家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城市化委员会健康城市专委会专家顾问、北京语言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教授卢德平出席论坛并发表了讲话。
卢德平提出,汉语国际传播的深层次意义在于通过汉语符号体系的输出和在异邦的扎根,帮助其他国家的汉语学习者实现两个现象世界的耦合,延伸其认知体系,拓展其知识范围,从而与中国人共享汉语长期所营造的中国场域。以往国内外就有关语言接触、语言传播、语言规划,以及语码转换、语言选择、双言、双语等问题的经典研究成果对于语言传播与政治力量、地理因素、宗教因素、民族因素以及使用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做过不少探讨,从学术上肯定了语言外因素与语言传播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但是,这些研究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普遍采取传播方的视角,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语言传播的推力因素,但是对于传播接纳方的拉力因素鲜有考察,更缺乏对二者关系的研究;二是即使是对传播方推力因素的考察,也很少把各类推力因素置于一种交互作用的系统之中来进行审视,更多的是集中在单个推力因素之于语言传播关系的分析和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