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标准排名研究院第二次推出“鬼城”指数排行榜。去年我们将有可能成为“鬼城”的前50个城市对外公布,引起广泛关注。今年我们同样选出了排名靠前的50个城市。不过,细心的朋友应该会发现,这两次的榜单前50个城市有了些许差异。
原因有二。一是去年的样本以地级城市为主,兼顾部分知名的县级城市,今年则是扩大为中国大陆所有的658个设市城市;二是去年的“鬼城”指数以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的占比来计算,今年的方法论即标准并没有变化,只是人口加上了城区的暂住人口。
所以,我们会发现,因为县级城市的大量加入以及增加了暂住人口的计算,导致去年榜位靠前的拉萨、三亚、鄂尔多斯等城市位次在今年有所下降;而去年榜上的惠州、中山、义乌、宁波、合肥等城市因外来人口多,则直接排除了“鬼城”的可能性。
还有一个现象是,因为县级城市的全部加入,新疆突然成为拥有最多入榜城市的地区,有7个城市入选“鬼城”指数排名前50。这或许与新疆地广人稀,城市框架习惯性拉大的因素有关。同样的问题出现在了有5个城市入榜前50的内蒙古。
在具体分析今年的“鬼城”指数排行榜之前,有必要再细述一下我们的研究标准——国家住建部的“占用地标准”为每平方公里建成区容纳1万人口(即人口与建成区面积之比的合理比值为1)。据此,标准排名研究院以城区人口(今年加上城区暂住人口)与建成区面积的占比来计算一个城市成为“鬼城”或“空城”的可能性,并将这一数值称为“鬼城指数”。
举个例子,一个城市的建成区面积为100平方公里,按照占用地标准,这个城市容纳的城区人口应该为100万人,如果目前该城区仅有50万人,而该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并不强的话,短时间内难以达到100万人的容纳量,就很可能沦为“鬼城”、“空城”。
为了便于研究以及保证数据的权威性,我们的数据来源为2014年底出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撰的《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3》。事实上,这已经是我们能够获得的最新数据(即截止到2014年初),具体原因你懂的。
1、过去五年中国大陆相当于新建了50个洛阳城
根据标准排名研究院的研究发现,2009年到2013年五年间,中国设市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增加了0.9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新建了50个洛阳城(截至2013年底,洛阳建成区面积为191.85平方公里)。如果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来算,结果将更加惊人。
统计显示,截止到2014年初,全国设市城市658个,城市城区人口3.77亿人,暂住人口0.56亿人,建成区面积4.79万平方公里。以城区人口(加暂住人口)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来计算,中国大陆城市的这一比值平均数额为0.9052。
比值0.9052的意思是每平方公里建成区内容纳的人口为9052人,接近国家住建部的标准即每平方公里容纳一万人(比值为1)。标准排名研究院认为,比值的红线为0.5,越是低于0.5,成为“鬼城”的危险系数越高。而越接近1,则不太可能成为“鬼城”。
2、扩城运动下沉,县级城市或成“鬼城”新主流
标准排名研究院的研究发现,新城新区热正从省会城市向地级、县级城市蔓延。仅标准排名研究院统计的建成区面积而言,很多县级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已经接近甚至超越地级城市,我们谓之为“超级县城”。如果以规划面积来看,这一趋势更可怕。
新城新区遍地开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2014年发布的报告称,在他们调研的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地级城市提出要建设新城新区,占92.4%;而在检索的161个县级城市中,提出新城新区建设的有67个,占41.6%。
“标准排名?中国大陆城市“鬼城”指数排行榜(2015)”上榜的前50个城市中,地级城市26个,县级城市24个,势力相当。前十名城市分别为二连浩特、阿拉尔、北屯、阿勒泰、张掖、绥芬河、钦州、嘉峪关、玉门、日喀则,其中有6个县级城市。
3、户籍制度改革能否为中国近50个“鬼城”解套
11月3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对外透露,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4.77%,它包括了在城镇居住6个月以上的外来人口,而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只有36.3%。去年的“鬼城”指数排行榜也是以户籍人口来计算,结果使得少许城市成为理论上的“鬼城”。
中央希望户籍制度改革能够带来城镇化率的提高——要求今年年底每个省(区、市)都必须出台方案,鼓励和引导农业人口在城镇待下去。在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的目标。“去鬼城化”实则也有赖于这一改革。
事实并不乐观。尽管加上了城区暂住人口,去年榜上的二连浩特、钦州、嘉峪关、威海、承德、烟台、三亚、鄂尔多斯、咸宁、拉萨等城市依然难逃“鬼城”的高危隐患。原因在于,很多城市的新城新区规划面积和人口普遍远超现实,新增部分甚至为现有的两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