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快报》报道,从10月起,广州市民政局正式公布停开“单身证明”。此政策已实施半个月,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多个部门了解到,各部门还得采取签承诺保证书、发函至民政局核实等方式查核市民婚姻状况。原来,目前广州并没有实现部门间完全信息对接和共享。一方面“叫停”单身证明,另一方面,原先需要开具证明的部门,却仍然需要证明婚姻状况。
当初民政部宣布取消“单身证明”,目的是为了落实简政放权,方便群众办事和创业。从政府职能转变来看,此举也是符合潮流所趋的。就基层部门来说,信息都联网后,就应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然而,今年截至6月底,广州市婚姻登记机关开具婚姻登记记录证明共91083件。在社会并未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形下,意味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单身证明”在各部门依然有广泛需求。比如广州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限购,买房的单身买家就需开“无婚姻证明”,确定是否还有额度买房。房管、地税部门、银行都要围着购买者的资格进行审查。限购政策没变,即使终止“单身证明”文件,也不能让公民或政府省事,反而核实的时间更长了。
对于部门之间的信息机制衔接机制,社会一直呐喊了很多年。无奈的是,行政组织架构的历史惯性,远远压倒了大数据时代的洪流。人们以为自己的数据被录入电脑了,都是本地的政府部门,怎么就不能同步更新、互相查核呢?现实确实如此令人无奈:分割与不共享仍是常态。按照体制逻辑,每个部门只管辖自己本部门事务,自己的事务有自身逻辑,需要填表的内容也会不同。即使其他部门的信息需求和本部门有交集,也未必会关心。公民个人的需求被迫分解到不同部门的窗口去。重复雷同的信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分别导入不同部门,然后成为这个部门近乎“独家”的资源,关在电脑里不肯轻易拿出来。无论是其他部门还是企业、个人有需要,都得费时费力申请才能获得和确认。
根据报道,目前市民卡中个人信息的录入还在不断完善当中,有关个人的婚姻状况等信息的录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按照计划,年底前将会完成这方面信息的录入。然而,市民卡并不能覆盖所有人群。为了“单身证明”,有需要的人们就得通过更加繁琐的渠道才能证明自己单身。甚至因为此间耗费时间过长,单身证明也有有效期,就得在不同环节一次次去证明自己单身。
实际上,由政府信息不共享带来的荒唐和麻烦,远不止“单身证明”一例。行政桎梏并未因为互联网的发达而被全面突破。可见,要建设智慧城市,比技术、网络、硬件和投入更重要的,还是行政理念问题。如果是服务型的,应该围绕公众个人为中心设计业务流程,这在大数据时代完全可能。如果是审批型的,那么公众得不断地向政府发出请求,政府还要花人力去设门槛。哪一种更能满足时代需求,应该是很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