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的成功与否,与企业的生存、利益息息相关。企业只有营销才能实现利润,其它都是成本,企业最大的成本就是不懂营销的员工。在传统时代,企业如果不去营销、不懂得营销,发展就只能固步自封;在互联网时代,抓不住营销的本质,最终可能是折了兵还要赔上夫人,比传统时代更惨。那么,营销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国内著名管理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包政教授的《营销的本质》一书,在直言营销本质的基础上,详析营销的职能,然后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包括内在本质动因及其外在表现形态在内的、商务活动方式演变的历史逻辑。
营销的本质
市场营销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变成商品而产生的。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人们对营销本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20 世纪中叶以前,人们普遍以为营销的本质是商品流通的过程;20世纪中期,人们认为营销的本质是企业的一种职能过程;20世纪后期,伴随着竞争的加剧,人们认为营销的本质是企业识别需要和满足需求的活动;20世纪末期,人们认为营销的本质是创造产品和服务引导人类需求的社会活动;跨入21世纪,人们认为营销的本质是企业细分市场、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互联网的力量真正得到彰显,营销手段五花八门,关于营销本质的认识,自然也各持其说。
对于企业或者生产者来说,内心永远有一道抹之不去的矛盾冲突,一方面要满足需求,另一方面要追逐利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冲突,企业的命运也就可知了,各领风骚好几年,难以基业长青。包政教授在《营销的本质》中,以王永庆最初卖大米的例子来抽取原道:改变坐等生意的现状,送米上门。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三个环节:第一是配送,占有了顾客的米缸;第二是增值服务,把陈米倒出来,把缸擦干净,陈米倒在新米上面;第三是客户档案,记录家庭人口、每天大米大概消耗,在下次吃完前送到,从而深化了与客户的联系,将生意持续下去。
于是,包政教授言归正传,营销的本质,不仅仅是为了交易,实现商品的价值,而应该是不断地深化与顾客的联系,并以此不断地深化自己的组织,建立持续交易的条件和基础。由此可见,营销并不等于销售本身,更不等于诸如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的销售策略,而是给销售带来机会。人性的多样性,特别是喜新厌旧的特点,决定了“营销就是利用人们的弱点”的经典,因为营销无处无时不在,而且越是在自然的行为中产生、越是大家熟视无睹的事情,效果越好。
营销的职能
管理大师德鲁克有一个经典的三段论:第一,企业只有一个恰当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第二,一个企业何以能够持续发展?就是要把营销当作核心职能;第三,欧洲在今天这个时代以这么大的规模和这么快的速度恢复经济,得益于他们把营销当作企业的一项核心职能。那么,营销究竟具有哪些职能呢?在《营销的本质》中,包政教授为我们列举了4项基本职能。
营销的第一项职能:奠定市场基础。对企业来说,生存是第一位的,最优先考虑的应该是市场扎根。丰田汽车在1950年的时候已经濒临倒闭,2007 年全球销量却达950 万台,正是得益于神谷正太郎的“不务正业”,成立修理公司、半旧车销售公司,开办汽车驾校、修配学校等,以此开发潜在市场,延伸产品销售,从而让市场扎根了。相比跨国企业,本土企业显然更具优势,这是值得琢磨的。
营销的第二项职能:进入顾客价值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过去的生产引导消费已经变成了如今的消费决定生产,这也决定我们最优先该做的,已经不是把技术变成产品,而是把技术直接深入到顾客的价值链中去。就如IBM公司的咨询部门一样,一个行业一个咨询部门,先搞系统解决方案,搞技术应用开发,然后再反过来形成产品,确定怎么生产、生产多少以及生产什么。
营销的第三项职能:导入市场需求知识。从技术到产品的逻辑,尽管从技术、功能、性能到供销、有用性,都很有说服力,但市场却越来越不买账,我们必须反过来,从需求概念到产品概念,到情感诉求再到价值主张,用需求知识代替产品知识,用产品消费代替生活体验知识,用产品差异代替生活差异,用顾客寿命周期代替产品寿命周期。商品之所以不同于产品,是因为商品本身就包括了市场的概念、推广的概念,消费的教育和传播的概念。
营销的第四项职能:强化内部价值链。互联网带来的重要管理方式变革,就是由传统的科层制变为扁平制。就企业来说,扁平制最本质的变化,就是不再有独立的研发、生产、物流等,而是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都围绕营销走向综合,走向整体,整个组织走向营销组织。第一条内部价值链是物流管理,包括采供、制造和销售,要从规模经济走向速度经济,提高响应市场的速度;第二条内部价值链,包括营销、产品概念和研发,形成产品受益周期,提高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第三条内部价值链,包括技术服务、客户关系,不断深化与顾客的联系;第四条内部价值链,就是营销中心本身是怎么构架的,根据市场和竞争的基本命题,形成基本策略。
营销的表现形态
《营销的本质》一书的第三章到第七章,以福特、通用、长虹、TCL以及丰田、ZARA、以纯的商务方式为例,在深入剖析和对比大量销售方式、深度分销方式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社区商务方式。工业化把销售分离出来,并实现了规模化的大量销售方式,曾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由于忽视营销,最终使得销售变得越来越无效。深度分销方式通过不断整合渠道以及渠道终端门店的力量,展开市场的争夺战,它的有效性在于资金利润率,但一旦边际利润趋向于零乃至负值的时候,深度分销方式也就走到了尽头,必须转向社区商务方式。
之所以说社区商务是未来的出路,是因为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改变。过去,社会是家庭社会,家庭承载了整个社会的教育、生计、伦理、道德,甚至是军事等功能;但工业化大生产,使企业代替家庭成为了社会的组织基础。企业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利益组织,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如果企业不能稳定,整个社会就不能稳定。后工业时代,产销矛盾加剧,供求关系逆转,最直接的表征就是消费者的地位提高,企业只有走进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构建起生产企业、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社区,才能谋求市场的最终扎根。
包政教授在《营销的本质》中指出,互联网思维就是社区思维,互联网时代正遵循着自然规律向着人与人之间构成的社区回归。如果企业不努力去构建社区商务方式,即使今天的一些红红火火的电子商务或互联网公司,将来也会像农贸市场一样迅速衰退,因为消费者需要便宜货的时代正在过去,如果不能跟进消费者在生活上的追求,以便使它们在生活方式、生活品质、生活理念乃至生活态度上,持续获得良好的体验,获得美满的感觉,最终他们自然会用脚投票。由此,“互联网+”的真正实质,就是通过互联网构建底层的大数据库或经验数据库,以确保整个社区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把事情做正确,从而进一步夯实持续交易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