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业已陷入动荡之中。大众汽车承认,由于在美国汽车排放检测问题上造假,公司柴油车面临不断扩大的调查,全球受影响车辆或达1100万辆。大众股价一度惨跌31%,超过300亿欧元市值(合2350亿人民币)在尾气作弊丑闻中烟消云散。大众CEO文德恩宣布辞职。
大众是德国最大的企业,在德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众也是德国制造业的典型代表,一直是德国引以为傲的所在。因而,附在大众企业身上的具有多种高附加值的品质,并成为德国严谨、科学、务实、诚信的标签。然而,在这场质量PK诚信的对决中,聪明的“大众人”把自己精于创新的能力运用到了另一个方面,让自己的尾气排放标准应付过了美国式检测,也形成了最大的事实欺骗。
作茧必然自缚,种什么样的瓜就会结什么样的果。时下大众面临困局,处于信任危机,进行补救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可谓“自作自受”。股价的应势下跌还在其次,毕竟只要不死还可以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作为大众企业创立以来面临的最大困境,受损的不仅仅是涉事企业本身,德国和整个欧洲也将为此蒙受重创。当以美国为代表的各个国家,都在高举调查和惩罚的大棒之时,大众面临的困境还仅仅是个开端。
不过,这显然不是一个企业的悲剧,其背后的原因尤其值得反思。一个知名的企业本应以信誉作为生命线,何以也会犯下弄虚作假的低级错误?透过此足以说明两个原因,一个企业诚信和商业信誉,从来都不具有天然性,资本逐利与恪守底线之间始终会引发冲突。只要有利可图,即便是那些口碑良好的国际企业如德国大众等,也会放松底线而行违规之举。同时也说明,监管层面不能凭经验行事,更不能因为企业过去的表现好,就对其放松监管,反之应当一视同仁并做到相对公正。其实近年来,跨国知名企业违反商业道德和违法经营受到惩罚的案例并不少见,也引发了公众对监管效力的拷问。大众汽车尾气造假的事件存续多年,若是第一时间就被发现并得到惩罚,其又何以会不断坐大而造成今日之势?商业诚信的实现固然离不开企业的自律,但他律的阙如也可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在商业社会之下让企业恪守底线,是大众尾气门所带来的另一个思考。
当然,除了对天然的企业良知与责任的怀疑之外,大众尾气门事件也会让人来反思整个行业生态甚至市场诚信。大众汽车都尚会如此做,难以避免其他企业也会此做,只是问题没有被暴露出来而已。更何况,有了内外两张皮的标准问题,中国式监管如何对接国际标准,如何做到吸取教训并避免犯同样的错误,都值得认真的审视与面对。从这一点来说,大众尾气门事件不仅是一个企业的事,其如同多米诺骨牌中最开始的那张,只要牵一发就会动全身,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反应。
除了企业受损之外,国家形象也会为之蒙羞,这样的代价不可谓不昂贵。更重要的是,此举会引发消费之间的信任,让消费者产生先入为主的质疑。“老不信”的信任鸿沟之下,不仅意味着企业要挽回损失将会付出更多的代价,也会使整个社会增加额外的成本,加剧群体之间的信任割裂。如果说召回、更换和接受处罚,只是显形的成本之外,由此带来的信任信心的丧失才是难以估量的隐性成本。尤其是在国际化的当下,大众企业早已走出国门,并脱去属地标签,成为现代商业社会之下的诚信考验与监管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