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制定公共政策应让数据多“说话”
时间:2015-10-12 09:49:45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张涨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人社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国家将建立覆盖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物价变动、职工工资增长、收入水平提高等情况,并兼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承受能力、财政负担能力等因素,统筹考虑各类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

    截至今年1月,全国已连续11次以10%的幅度上调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已由2004年的月均647元提高到目前的2000多元,增长了2倍多。养老待遇不断提升,对个人而言当然是好事,但若看得更长远更深入一些,现有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却面临两方面难题。

    一方面,在现实层面上,养老金连续多年普涨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比如对养老保险基金和财政造成压力,还产生了后退休比先退休待遇更高的怪现象;另一方面,在理论层面上,纵观多年来的养老金调整,多是采取国务院批准、人社部发文、省市根据自身情况执行这一惯例模式,而该不该调整、调整比例多大等关键细节,至少在公共视野内缺乏充分的测算和博弈,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兼顾物价、工资增长、养老基金承受能力等多方变量,实现制度化、定量化的“全自动调整”,长远来看既能促使养老待遇跟上社会发展,也能保证财政和基金压力维持在可承担的水平上。这一理念在一些国家已成为现实。例如在美国,只有当CPI增长超过3%才会启动调整程序,德国则主要参考工资增长率来确定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幅度。

    养老金调整只是众多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一大难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数据化思维方式,还可应用在更多的社会治理领域。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公共政策的制定,通常是基于各个部门分别上报的零散数据,综合考虑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民意调查等,科学实证的支持相对较少。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完全可以效仿养老金调整的做法,引入“大数据”理念,将理性的数据分析与感性的经验判断结合起来作为决策依据。

    比如在交通方面,可以根据车流方向、密度来适时调整交通信号灯,让出租车在打车需求缺口最大的时间和地点出现;在健康医疗方面,通过研究气温、病种、门诊量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传染病的发展趋势。今年初全国手足口病高发期间,有互联网公司就收集了相当宝贵的数据,向国家疾控中心提交了疫情预测和分析报告……大数据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应用空间,只会越来越广阔。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用好“大数据”,当然还面临许多挑战。首先,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是第一要务。只有让数据充分流动共享,让社会力量参与数据分析工作,才能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其次,则是要革新现行的公共决策程序,增加数据测算和实证研究环节,尤其是要在公共视野中向公众进行充分的解释演算,更有利于增强民众参与的科学性,让外部监督也更加有的放矢。在利益愈发复杂、观点日趋多元的现代社会中,“用数据说话”的理念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了保证各项决策更加趋近科学合理,未来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还应多让数据“说话”,并让数据说的话更有分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