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起,清远市扩大了“黄标车”的限行区域和限行时段,过渡期之后正式开罚,一次处罚200元,扣3分。对黄标车限行加码,不止发生在清远。据公开资料统计,今年初到目前,广东至少13个地市扩大了黄标车限行区域和时段。汕头也已提出,今年要将限行面积比例由现有的15%扩大到30%以上。
按照国家2013年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2015年广东基本淘汰珠三角地区所有黄标车,2017年基本淘汰全省范围的。珠三角达到强制报废年限的黄标车去年已基本淘汰完毕,剩下的是“硬骨头”。29日,环保部通报了2015年1至8月各地黄标车淘汰进展情况,广东完成任务量的70%以上。2013年以来,大气污染问题在中国主要大中型城市集中爆发并持续发酵。在严重雾霾天气背后,机动车尾气排放被认为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因素。曾对大气污染源开展解析工作的广州、深圳也发现,广州市PM2.5有21.7%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深圳则有41%。据测算,一辆普通黄标车的污染物排放量大致相当于20多辆国四标准车的排放量,占广东汽车总数10%的黄标车,排放了全省近半的汽车污染物。整治黄标车,无疑成为当下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大了对黄标车的限行和淘汰力度,进一步压缩了黄标车的“生存空间”。
“限黄”是减少排放、治理污染的大势所趋,环境保护已经没有退路。但因为黄标车报废涉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博弈与平衡,使得这项工作进展耗时长、难度大。最难的地方就在于黄标车提前报废的补贴低,黄标车主宁愿选择把车扔在那里占车牌,或者将就着继续用,也不愿意去淘汰或报废。单纯通过限行将黄标车“赶出”城市中心,固然可以缓解一时之困,让空气质量得到提高,但从长远来说,对黄标车应该有合理疏导方式。比如,除了报废和淘汰,还应该允许一些已经达到要求的柴油黄标车,通过加装尾气净化设备的方式,实现“黄改绿”。这既能减轻对环境的破坏,也能达到黄标车再利用的目的。
当然,黄标车整治只是环境保护其中的一环,如何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对于环保部门而言,同样是个难啃的“硬骨头”。老旧车淘汰缓慢、尾气年检走过场、油品质量难达标……不仅机动车总量庞大导致大量排放,还有诸多隐形的“黑手”侵蚀着减排效果。其中,油品质量升级须以公众健康的大局为重,摒弃地方和行业利益保护。在油品质量升级的过渡期,也需从考核指标和机制建设入手,使油品质量升级成为地方政府、相关行业的主动行为。如何有效执行价格政策,保护消费者利益,是油品质量升级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消费者买了单,油品质量是否真正“升级”,显然需要政府加强油品生产、批发、零售环节质量监管力度,严格市场准入管理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与此同时,市民树立环保意识同样重要。市民生活需求摆在那,不能不让市民买车,只能通过限号的方式限制机动车的快速增长,那么,提倡市民低碳出行,使用新能源汽车,便成为不错的环保出行方式。
在机动车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机动车污染防治要靠调整机动车结构,也要靠高质量低硫油品来保证,要靠强化对其检测手段,也要鼓励民众树立环保出行方式。因此,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必须大力提倡创新方式并且形成多方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