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十一”黄金周在纷繁中结束。照例,从公共部门到商家,都将对黄金周进行分析、盘点。表面看来,黄金周的各类新闻虽层出不穷,却仍给人以年年岁岁花相似之感。但在具体问题上,其实没有一个长假是完全相同的,每年所出现的问题和现象,都或多或少反映出新的动向。而及时发现并剖析这些“新问题”,正是吸取教训与经验,为来年的黄金周提供增益的一个不二途径。所以,至少在公共的角度,各类黄金周的盘点中,不应少了一份问题清单。
“拥堵”,依然是今年黄金周期间的主流关键词,道路、景区等公共场所都有人车为患之感。人多车多其实完全可以预见,公共管理所要做的,是要确保秩序的安全、可控。景区方面,今年故宫启用了预约限流措施和游客“黑名单”制,这是为规范景区秩序和游客行为,所采取的针对性举措。尽管具体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但至少代表了一种意识和行动,且很可能在未来被其它景区所借鉴。这一趋势,其实反映的是景区与游客的“互动”将更为频密,景区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开门纳客”的场所,其必须要兼顾经济效益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平衡。
问题在于,如“黑名单”制这样针对游客的约束措施在实行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实现景区与游客之间权利的平等。而景区的门票问题,在这个黄金周也仍未能摆脱争议与诟病,景区与游客之间如何形成一种良性的相互约束机制,仍旧需要探索。
在道路方面,今年公安部门将严管占用应急车道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如强调返程高峰一经发现最少扣6分。侵占应急车道属于当前交通违规中的一个老问题,此前各地方交通部门都有强调,此次公安部专门提出,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在更长远的角度,对于此类交通违法的治理更应常态化。此外,从现实来看,高速免费通行措施仍待完善。10月4日,济南就出现了救护车过桥被收费而发生的“掉头直接回医院”一事。节假日免费通行是否照顾“特殊车辆”应该有更明确的说法。事实上,免费通行政策本就有一个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如一开始因仍要求发卡而影响了车辆通行效率,后便取消。
黄金周期间道路“拥堵”新闻格外突出,与当前私家车出行的增加是密不可分的。这体现的其实是社会出行方式的一种显性化的变迁。相对应的,它也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于传统铁路运输的统一调度,道路交通具备更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管理上必然更复杂。如高效的道路信息预报,科学的道路安全治理,服务区的公共服务质量等等,都应提升到交通文明的高度来加以重视。
消费问题在近年来的长假新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延续数年的海口、三亚宰客乱象,到今年青岛“38元一只大虾”和丽江酒托事件,旅游消费市场乱象的不断曝光,既是消费环境亟待优化的例证,也说明消费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好的消费环境不仅是保障游客权益的底线要求,也是旅游市场竞争力不可或少的保障。因为随着旅游消费力的提升,一个地方的旅游环境的好坏,将越来越体现为消费环境的好坏。当前无论是景区还是地方政府,对此的认识已然还需提升。
“黄金周”作为一个特殊的节点,因为短时间内各种资源的过度聚集,会将一些旧问题放大,同时也难免衍生出新问题。虽然给社会各方面的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但它也恰恰是检视社会文明程度、公共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对社会管理成熟程度的一次考试。因此,黄金周结束,对之的反思其实才刚刚开始。只有充分正视其反馈的问题,堵住社会管理上的漏洞,才能在来年中让休假的人和社会各方面的准备变得更加从容。“黄金周”的公共价值也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