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医疗”要多出“土招”
时间:2015-08-28 10:51:25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罗志华 

    只需一只便携式“移动医疗箱”,居民便可在家中完成血压、血糖、脉搏等健康数据采集及实时传输,构建连续性个人健康档案。北京市东城区自今年3月启动社区卫生“云服务”以来,已为14902位居民办理“云服务”卡,累计为重点人群建立个人生活方式档案万余份。(8月27日《北京青年报》)

  居民家中的“移动医疗箱”,与其它“互联网+医疗”的做法相比,只能算作“小清新”,却更深入社区、贴近生活。而通过技术改良,居民或许只要能完成戴袖套动作,就能自行采集数据,只要会在胸口贴上电极贴,就可完成心电图的传输,这些简单的操作正是居民所期盼,也让居家老人等特殊群体不被“互联网+医疗”所遗忘。

  “互联网+医疗”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后,各种创新不断,产品层出不穷,不同的概念更让人目不暇接。仅通过互联网进行诊疗的医院,就存在“未来医院”、“网络医院”、“云医院”等多种称谓,做法更是各具特色;手机挂号、远程诊疗、掌上支付、可穿戴医疗设备等,也是花样繁多,呈现“百花竞放”的局面。

  这种“闯劲”令人振奋,也显露出“互联网+医疗”的乐观前景。尽管并非所有的做法都很完善,但只要敢闯敢试,最终必将走出一条宽阔大道来。正因为各种创新或点子都难能可贵,近期相关部门才推出了“互联网+医疗”实际案例的征集活动,旨在集思广益,促进“互联网+医疗”统一标准、尽早定型。

  但通过近年的发展看,“互联网+医疗”的做法很多,“土招”却很少。姑且不论各种系统性的做法(如互联网医院等),都显得十分高端大气,即使是一些局部创新或“小点子”,也多内容庞杂、操作繁琐,与群众之间隔着不小的距离。例如,手机挂号和支付方便了一部分年青人,却难以惠及农村患者或城里的中老年患者,还有改善的空间;可穿戴设备能将身体指标迅速传给医生,但价格昂贵、使用者寥寥。类似“移动医疗箱”等接地气的做法,反而显得稀缺。

  越是接地气的做法越能得到认同,操作上越简单,越容易普及,越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例如,做好了“一卡通”这个简单的“互联网+医疗”模式,患者所有的诊疗信息都能随身带,在不同医院间的诊疗也具有一致性;深入到家庭的“移动医疗箱”,让居民真切地感受到便捷,这些“土招”或许比建一家互联网医院、开发一项高科技产品,更有作用和意义。

  发展“互联网+医疗”,需要“前沿引领”,但更要注重实用性和普及率,更要走“群众路线”,高尖精的办法需要,但“土法”更不能少,而这个“土法”,应理解为老百姓能接受、懂操作的办法,就像便携式“移动医疗箱”一样,能让老百姓感受到“互联网+医疗”就在身边、触手可及。而这样的“土法”多了,就能聚沙成塔,打下“互联网+医疗”的坚实基础。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