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乡统筹中的物联智慧:成都首创现代“鱼鳞图”
时间:2010-12-08 13:12:17  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你知道GoogleEarth(谷歌地球),也应该知道中国的‘鱼鳞图’。”曾有外国专家如此评价由西南交大CAD工程中心李剑波博士及其团队,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出的现代“鱼鳞图”。

  这种地图究竟有何妙处呢?在成都高新区的四川鱼鳞图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鱼鳞图公司”),李剑波轻击鼠标,屏幕上立即跳出星星点点分布的彩色模块,状似片片“鱼鳞”。随着“鱼鳞”慢慢放大,每一户村民的宅基地、农田的轮廓清楚地显现出来;每个地块上还标注了户主名字、土地面积、经营期限等多类信息……

  每块地都有“身份证号”

  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第一张现代“鱼鳞图”:诞生于2008年的都江堰市柳街镇鹤鸣村的“鱼鳞图”。从那时起,在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李剑波和他的团队就开始走遍大成都七区十二县的每一个乡镇、农村,完成一张实地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的“鱼鳞图”,反映出1000多万块土地的状况,涉及近200万户、600多万人口。

  李剑波说,鱼鳞图是成都的一个智慧。虽然是老祖宗发明的,但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成都人运用古老的智慧,结合现代的技术,率先在全国做出了一个范例。“上周,西安决定引进成都的这种方式、方法,在当地统筹城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他的语气中难掩兴奋:这将是四川之外的第一张现代鱼鳞图。

  李剑波所提及的现代技术就包括物联网技术。传统的农村土地确权大多依靠人工,测量成本非常大,且准确度不高;而鱼鳞图公司则采用“半自动”的测量方式:利用视频图像感知边界,在卫星图片上自动勾勒边界,不太准确的地方再由人工调整,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由于视频图像的自动传感功能,每块土地都有一个专属的“身份证号”,即:按照国土规范编出来的“地籍号”。农民只要拿到“鱼鳞图”一看,就对自己的土地、房产、坐落等信息一目了然。它比传统的文字、表格等表达方式,更为直观、便捷,形成了一个权属清晰的产权关系。“可以用这个系统管理乡镇,提高乡镇信息化办公水平。”李剑波这样解释道:“鱼鳞图”实际上是一个客观表达农村土地、人、地上附着物相关联的一个数据模型,通过一张图纸就能把国土用地、农业用地、农村房屋、林地、流转用地等一一反映出来。

  物联信息图层助力产业规划

  给每一块土地独一无二的名字,记录下各种“身份”类信息……鱼鳞图的神奇之处远不限于此。李剑波和他的团队正在进行这样的规划:在原有地理信息基础层上,同样利用各类传感技术,新增多个图层:土地利用层、交通设施层、农业基础管理设施层、农产品溯源层等,构建起一个立体化的物联网感知、应用系统。

  仅是规划吗?李剑波说,农产品生产溯源层正在邛崃试点,结合产原地“地籍号”、农户基本信息等,溯源将更详细、准确;成都市农委也与公司签订合同:成都“鱼鳞图”将新增物流园区和农业园区等图层……

  “一图多用,方方面面都能运用。”他比划着双手示意:每一层都能自由打开、关闭;各司其职、一目了然,“相关信息在图上一览无余,便于有关部门做农业及其他产业规划。”由于所涉信息的特殊性,大成都“鱼鳞图”目前全部是“政府版”的,公众难得一窥。但是,从本月底开始,鱼鳞图公司将与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合作,推出“公众版”的大成都“鱼鳞图”:打造一个市场交易层面的网站,权威发布成都市所有土地、特别是农村用地的交易信息,这些交易信息通过查看“鱼鳞图”即可获得。“这是在政府允许前提下的一个探索模式,能够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交易。”李剑波笑了笑:如果有人想发展养殖业,租用农民用地,必然需要信息;反之,农民想把地租出去亦然,“鱼鳞图就是这样一个桥梁,传感器也会及时反馈最新的土地使用情况。”

  李剑波透露:公众版“鱼鳞图”项目已经成功申请到互联网地图牌照。

  先锋

  体验

  “鱼鳞图”智慧:有物联网也有人工

  与很多“物联网畅想者”不同,李剑波对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很务实。“物联信息要收集、整理、运用,实现获取和共享,才能体现物联网平台的价值。我们就是在做这个平台。”

  2008年4月,鱼鳞图公司在成都高新区注册成立,当时依赖的物联网技术主要还是图像感知系统。这与李剑波博士的研究背景有关:涉及测量、卫星影像处理及数字图像处理等。

  那时,类似的传感技术还不是百分百准确。他还记得做第一张鹤鸣村的“鱼鳞图”的艰辛:虽然有了传感技术的帮助,节省了很多步骤,但还有许多细节需要人工勘误;不仅如此,农民对类似的土地确权知之甚少,无法及时提供各种信息,大大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最多的时候连续工作了7天7夜。”李剑波带领的7人团队,最终在规定的15天内完成了任务。他笑称,一位员工在做完鹤鸣村“鱼鳞图”项目后,迅速消瘦,“好像再也没有胖回来过,每次都被人调侃说是工作太辛苦。”

  此后,虽然传感技术不断进步,但“鱼鳞图”还涉及户主名字、经营期限等其它信息,也必须深入每一户调查。比如:一块集体建设用地甚至会登记上百项信息,工作量非常大。李剑波和团队就这样走遍了成都的每个乡镇、农村。

  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地方经验与创新”论坛上,李剑波题为《大规模初始确权登记的成都实践》的论文发言,备受国内外专家的推崇。西安取经成都“鱼鳞图”也是源于此契机。

  李剑波认为,做公众版“鱼鳞图”的开发农村项目,不可能立即赚钱,首要的,是帮助农民解决问题,为成都的统筹城乡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创业之初,公司都是以投入为主;发展到现在,才逐渐体现出项目的价值,尤其在流转交易及数据应用上。做公众版的“鱼鳞图”优势就在于他们非常了解农村,了解土地信息资源,也与当地机构和农民有着密切联系。现在,鱼鳞图公司的团队已经拓展到50多个人,李剑波对未来充满信心。 早报记者黄远摄影赵霞

  链接&

  “鱼鳞图”的由来

  “鱼鳞图”始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皇帝朱元璋发现土地隐藏给国家税收造成严重损失,为此,组织专人编制完整、紧密的图册,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丘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称为“鱼鳞图”。其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地权,清理了隐匿土地,是地政管理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